第三百二十章 出海!出海!正义的天军!(1 / 2)

退位让贤 姜阿山小树 3017 字 1个月前

“特大消息,新皇降旨,大明出海!”</p>

“大明天军,将出征海外,令四海八荒,尽皆臣服。”</p>

“朝廷有令,凡勋贵功臣,富商豪绅,皆可自行出资,组建雇佣军出海,为大明开疆拓土。”</p>

“凡愿意为大明效力者,皆可参与其中。”</p>

……</p>

随着消息在《大明日报》上刊登,立时引爆了朝野舆论。</p>

“天啊,朝廷这是同时向所有蛮夷宣战吗?”</p>

“什么宣战?你没看报纸上刊登的圣旨原文吗?咱们是去教化他们,让他们通圣人之道,晓道德礼义,从此告别愚昧落后,走向文明富裕,咱们是去做好事的,怎么能说是宣战呢?”</p>

“对对对,咱们是去做好事。不过,做好事也是要拿报酬的。要不然,以后就没人愿意做了,这也有违圣人之道。”</p>

“这是自然。咱们去海外教外蛮夷,让四海归心,使天下皆沐浴大明之恩,他们就该向咱大明称臣纳贡。”</p>

“不止如此,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将他们的土地交给我们大明来开发,和咱们大明进行商贸往来,互通有无,这样大家才能合作共赢。”</p>

“有道理!听说海外蛮荒之地,极其落后,百姓生活困苦不堪,但其实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若是交给咱大明来开发,必定会飞速发展,那里的老百姓也会因此而过上好日子啊!”</p>

“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老百姓却困苦不堪,那一定那里的朝廷不干人事,欺压百姓,盘剥民众。”</p>

“说得极是!想我中原大地,是何等繁荣富饶之地?可当初不也流民遍野,饿殍千里吗?还是咱大明建立,特别是新皇当储君时执政改革以后,老百姓才能吃饱饭!”</p>

“可不是吗?海外富饶之地,守着聚宝盆,老百姓却吃不饱饭,一定是当地的朝廷不干人事。”</p>

“所以啊,咱大明天子才要出兵海外,去解救当地受欺压的百姓啊!”</p>

“咱大明天子,真是有仁爱之心啊!”</p>

……</p>

金陵城的各大酒楼,茶馆,乃至街道上底层民众的闲聊聚集之地,百姓们都在议论此事。</p>

《大明日报》上,可不单单刊登了朱允熥的圣旨全文,还连篇累版的报道了大量海外的情况。</p>

当然,主要内容也无非是两个方面。</p>

一是讲述海外的物产有多么丰富,以此来吸引民众,告诉大家,想要发家致富,就去海外。</p>

二是讲述海外蛮夷的百姓,生活水平有多低,生活有多痛苦,这是为了激发大明百姓的正义感,让他们生出要去解救海外民众的强烈愿望。</p>

说白了,就是利益和道德的双重诱惑。</p>

对此,大明的百姓,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立即便判断出海外蛮夷百姓生活困苦,一定是当地统治者的问题。</p>

这一判断,不能说是错,反而很精准。</p>

未开发的蛮夷之地,大多数还在部落时代。</p>

而那些部落的首领,基本上实行的都是“黑暗统治”。</p>

根本不拿统治下的部落子民当人看。</p>

用人头祭祀,乃至杀人取乐,都是很寻常的事。</p>

便是在遥远的欧洲,那里也还处于中世纪的黑暗时代。</p>

统治那片大地的教会,国王,贵族,骑士,同样不将下面的农奴当人看待。</p>

在这方面,大明百姓的朴素认知,只能说是太正确了!</p>

“这是一桩好事,也是行善积德的事。可是,会不会让我大明的好儿郎客死他乡,埋骨海外啊?”</p>

“说的倒也是。历朝历代,帝王为了开疆拓土,征遣无数百姓远赴边疆作战,不知道耗费了多少财力民力,不知有多少人埋骨他乡,我大明不会走这条老路吧?”</p>

“瞎想什么呢?朝廷已经在改革军制了,以后派兵出征海外,都不会征发咱老百姓了。”</p>

“就是,就是,现在连服徭役,朝廷都管吃管住。你想去随朝廷的大军去海外,还报不上名呢。”</p>

“新军的待遇多好,能报名参加新军,我做梦都能笑醒。出去打仗,那更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p>

“你还想着百姓会被强制征发,却不知,那都是以前的老黄历了。现在时代变了,你想去报名参军,人家还不一定要呢。”</p>

“现在新军的武器可厉害呢,那火枪火炮,根本就不是从前的大刀长矛弓箭能比的,打海外的蕞尔小国,还是举手之劳吗?哪会有什么重大伤亡啊?”</p>

“对啊,当初远征倭国,新军可是完整无缺,一个不少的回来了。这等奇迹,自古至今,也只有当今皇帝陛下才能做到吧。”</p>

一说到新军,百姓们就更加兴奋了。</p>

新皇登基的当日,检阅新军,很多人都亲眼目睹了新军的威武雄壮,为新军那股冲天的气势所折服。</p>

在他们眼中,大明新军是无敌的存在。</p>

战败什么的,当然是不可能的事。</p>

“不过,你们说,现在朝廷允许勋贵功臣和富商豪绅自己组建军队,这样会不会让他们的势力坐大,成为隐患。”</p>

“你都想到的事,皇帝陛下难道就想不到吗?皇帝陛下早就做了预防措施。”</p>

“对啊,我已经听说了,凡是勋贵功臣和富商豪绅组建的军队,除了只许有五百人的规模之外,还有十分严格的审批程序。</p>

“这个我知道!他们要交纳一大笔的保证金,才能得到朝廷的战船和火枪火炮,以及子弹炮弹。每一支,每一门炮,都有编号,若有遗失,将受到很重的惩罚。并且,所有的枪和炮,都只能随船走,在大明境内,不许携带上岸。”</p>

“皇帝陛下对枪支大炮的管理,素来严格,别说是寻常百姓了,就是勋贵功臣都很难弄到一支枪。现在让他们组建军队,只是让他们去海外,大明境内可不允许。”</p>

“那些雇佣军,能和新军比吗?真敢生事,陛下的新军马上就镇压了他们。”</p>

“好了,你们也别光顾着讨论了。我可是听说,如今很多勋贵功臣,富商豪绅,都在招募人手,组建那五百人的雇佣军呢,他们给的报酬可高了,你们就不想去试试吗?”</p>

“参加了雇佣军,就要坐船去海外,海波凶险……”有人犹豫不决。</p>

“去啊,我去!”有人高声喊道:“自古富贵险中求,想要发财,哪能一点风险都不冒啊。”</p>

“当年先帝打江山,我还没有出生,故而没能参与,我家也因此没有被封候,如今却是不能错过这样的机会。”一名二十岁出头的年青人兴奋无比道。</p>

“哈哈哈,出征海外,封侯加爵,非我莫属。”其他年轻人跟着高喊。</p>

“你们走开,我才是未来的大明公侯!”</p>

“真正想富贵的人,都已经悄悄去报名了。只有你们这些敢说不敢做的,还在这里耍嘴皮子。”</p>

……</p>

也有读书人侃侃而谈:“钱财本是身外物,我辈读书人,视钱财如粪土。我要去海外,是为了传扬圣人之道,教化蛮夷。”</p>

“兄台有志气,不愧为饱读圣贤书之人。”</p>

“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其次立言,此为三不朽。去海外传圣人之道,教化亿万蛮夷,便是大德,亦是大功,读书人当如是也!”</p>

……</p>

在朱允熥的严厉督促下,大明朝廷各部以极快的效率,很快审批通过了第一批雇佣兵团。</p>

一共是十支军队,每支五百人。</p>

在缴纳了足够的钱财后,朝廷也迅速将战舰以及随船的枪支大炮,还有大量的弹药发放。</p>

如今,大明军工厂的规模已多次扩张,生产效率也不断提高,技术进步极快。</p>

前面一批枪支刚生产出来,后面便又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p>

弹药亦是如此。</p>

在原本的历史上,火炝从出现到逐步改良,经历了几百年的漫长历史过程。</p>

但那是在国家根本不重视,技术路线不明确,也没有专门的机构,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进行专门的研究改进……</p>

那是一个自然而然,逐步演变的过程。</p>

技术进步也会非常慢。</p>

有时候数十年都没有任何变化。</p>

等人类社会意识到要投资科技,等许多国家开始有计划,有目的的投入金钱和人力去研究改进的时候,已经是十九世纪中后期了。</p>

那个时代,枪支火药的制造技术,都已经相当成熟了。</p>

虽然与后世二十一世纪的枪支还是没法比,但相对于原来弓箭和老式枪支,早已是完全碾压的存在。</p>

技术越先进的枪支,改进难度自然越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