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辉祖感慨无比。</p>
身为徐达之子,大明的魏国公,勋贵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在朱允熥举办大明军事学院的时候,他当然也主动前去拜师了。</p>
但凭心而论,那时候徐辉祖,对朱允熥还是有些不以为然的。</p>
虽然当时的朱允熥,已经有了不小的威名。</p>
可再怎么样,也只是一个半大的少年而已。</p>
给满朝勋贵和常年征战沙场的老将上课,收众人为徒,怎么看都有些荒唐。</p>
但权力运作从来如此,太孙殿下毕竟是国之储君,将来的皇帝,他要这样做,大家也只能跟着附合。</p>
不然,就要落得曹国公李景隆那般身首异处的下场。</p>
何况大明军事学院刚开办时,第一个带头拜师的,就是他的妹夫,燕王朱棣。</p>
徐辉祖肯定要跟着响应。</p>
心底里的那点念头,只能深藏不露。</p>
也是在大明军事学院,徐辉祖第一次见识了新式枪支,大炮,立即被深深的震撼。</p>
太孙殿下能发明这等神物,不得不让他刮目相看。</p>
接下来的讲课,徐辉祖才开始认真听讲。</p>
因为新军从未上过战场,大明制造局所造出来的枪支,大炮亦是如此。</p>
虽然太孙殿下所讲的内容,战术战法,听上去很有道理,头头是道,可还是难逃“纸上谈兵”的嫌疑。</p>
学员中虽不乏宿将,可大家毕竟没有带领装备了枪支大炮的新式军队打过仗,也无从判断。</p>
一直到太孙殿下率大明海军出征,一举荡平困扰东南沿海多年的倭寇,又平定倭国。</p>
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新军的战力和新型武器的威力,才让众人心服口服。</p>
徐辉祖认真分析了荡倭寇之战,收台湾之战,以及平倭寇之战的战术战法。</p>
一方面为新式武器,枪支大炮的威力所震撼。</p>
另一方面,又对朱允熥出神入化的指挥艺术,惊叹不已。</p>
太孙殿下,已然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军神”。</p>
恐怕即令是兵仙再世,在新式武器,枪支大炮的加成下,也难与太孙殿下一较高低。</p>
再后来,张辅,朱能远征漠北,平定北元之战,又一次证实了他的想法。</p>
虽然是张辅,朱能率兵作战,但谁都知道,所有的战略战法,都是朱允熥亲自制定。</p>
张辅,朱能若真有能率军随意荡平北元的能力,早在燕王朱棣麾下时,就已经荡平了,又何至于等到今天呢?</p>
也只有统率装备了新式武器,严格训练出来的新军,按照朱允熥制定的战术战法,才能创造那等战争奇迹。</p>
将大明的心腹大患北元一战而定。</p>
至此,徐辉祖又怎么还敢轻视朱允熥所著的兵书呢?</p>
这段日子,他日日苦读不息。</p>
越是深读,越是能深刻感受到其中的不凡。</p>
无论是《战争论》,还是《十大军事原则》,都堪称军事指挥的瑰宝。</p>
能写出这等书籍的人,该是孙武那般的“兵圣”。</p>
无论是对战争理解,战争与政治的关系,还是军事指挥艺术本身,都已达出神入化之境。</p>
徐辉祖甚至感到,书中的内容,隐隐已触及屠龙之术。</p>
实在难以相信,这样的书籍,竟然出自一名年岁不大的少年之手。</p>
所谓“旷世奇才”,也莫过如此吧。</p>
也怪不得徐辉祖感叹。</p>
徐妙锦轻轻点头。</p>
“姐姐也在信中说,太孙殿下之能,旷古绝今,且他胸怀广阔,不会随意杀戮,将来必为一代明君。”</p>
“我徐家只有牢牢抱住他的大腿,才能屹立不倒,保住父亲大人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挣下的这份家业。”</p>
“我这些时日整天在外奔波,不正是为了此事吗?”</p>
“大哥,你也莫要整天宅在家里,还是要多出去走动走动。”</p>
“那郑国公常茂乃是太孙殿下的舅舅,平素里又喜爱结交勋贵。”</p>
“从前父亲大人在世时,咱们徐家与常家便素来交好。”</p>
“你也该出去与他走动走动。”</p>
“眼下到处皆传言朝廷要撤藩出海,勋贵子弟当中更早已传遍,说是太孙殿下在常家饮酒时当众所言。”</p>
“可我徐家的消息,竟然远落后于人。”</p>
她言语之中,不无抱怨之意。</p>
徐家是顶级勋贵,按理说,应该早早提前得到消息。</p>
可实际情况却是,很多侯爵之家,甚至是一些没有爵位的富商都听到了风声,还前来向徐家打探消息真实与否,徐妙锦才从他们的口中,听到了相关的内容。</p>
这种事若传到外面,外人恐怕都要以为他们徐家失势了。</p>
勋贵世家,也是要靠面子撑的。</p>
虽然徐达领兵多年,在军中根基深厚,可那不是能轻易动用的人脉关系。</p>
在朝中做官,大部分人,都是见风使舵。</p>
很多勋贵讲排场,并不是真的喜欢撒钱充门面,而是处在其中,身不由己。</p>
如果没有表面上的排场,弄得太寒酸,别人就得琢磨你家是不是出什么问题了。</p>
从前潜伏在暗处的敌人,也会立即蠢蠢欲动,甚至趁机而入。</p>
本来与你交情不错,平日里互相守候,互相支持的官员,则会因此而迟疑。</p>
官场便是如此。</p>
见你混得风生水起,人人皆前来巴结。</p>
若是你不如意,落了难,那大家就会避而远之。</p>
墙倒众人推。</p>
徐妙锦正是基于这样的担心,才出言提醒。</p>
徐辉祖摇了摇头,左右望了望,知道院子里再无外人,不可能被人偷听,方道:“太孙殿下虽不如皇帝陛下那般疑心重,对权力之道,却并不弱于皇帝陛下半分。”</p>
“他只所以放着勋贵武将不用,而大量启用新人,培养新军将领,就是因为我们这些勋贵,在军中的根基太深。”</p>
“从前大家一起打天下,一起冲锋陷阵,刀山火海一起闯,有过命的交情。”</p>
“这在打天下的时候,当然是好事。”</p>
“那时候,天下未平,需要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才能打出一个太平天下,打出一座大明江山。”</p>
“可如今天下已定,四海升平,不患外忧而患内乱。”</p>
“我们这些勋贵,若还像从前那般,经常聚在一起喝酒,讲兄弟义气,大家同进共退,那上位者又如何驾驭我们这些人呢?”</p>
“即令太孙殿下心地仁慈,不杀我们,不做那兔死狗烹之事,也只能将我们全部闲置,弃之不用。”</p>
“我不与他们交往,正是为了保持距离,唯其如此,才有望能在有朝一日,被太孙殿下启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