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要与全天下为敌!陛下何故造反?(2 / 2)

退位让贤 姜阿山小树 4024 字 1个月前

他看了看杨士奇,再转头望向太孙殿下。</p>

终于站起身来,拱手弯腰退下。</p>

旁边,正做着记录的杨荣也恍然回神,轻轻将笔置于桌上,也退了下去。</p>

很快,房中便只剩下杨士奇与朱允熥两人。</p>

杨士奇蓦然开口,道:“敢问太孙殿下,方孝孺讲学之事,可是太孙殿下在背后支持?”</p>

方孝孺在离京之前,朱允熥曾去见过他。</p>

这一点,杨士奇是知道的。</p>

朱允熥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端起茶杯来,喝了一口,再度问道:“你觉得方孝孺所讲,有无道理?”</p>

杨士奇长叹了一口气,道:“天下大公,谁不想天下大公呢?但要做到,谈何容易?”</p>

“我知道太孙殿下想做千古名君,做古之帝王所做不到的事。”</p>

“但天道不公,凡人便有高低胖瘦,有聪明愚笨,有美丑,有勤懒。”</p>

“太孙殿下就算将天下的财产平分给天下人,过不了多少年,财富也会重新流转到少数人手中,终究是徒劳无功罢了。”</p>

朱允熥轻轻摇头,道:“绝对平均不可取,我也从来没有奢求过天下能完全等富贵,均贫富。”</p>

“我所做者,无非两点,一是使贫因者亦不致饥荒交迫,走投无路,生活能有保障。”</p>

“其二则是使有才华的强者,能不受阶层所限,脱颖而出。”</p>

“做到这两点,我大明的统治,才能真正长久。”</p>

统治阶级是天生追求阶层稳定的阶级。</p>

他们恨不得底层向上的通道全部被堵死才好。</p>

因为没有底层冲上去,他们自己也就不会掉落下去。</p>

说白了,这个社会每个人都有一个位置,有人爬上去,就得有人掉落让位。</p>

而这是先爬上去的那一批人,所不愿意看不到的。</p>

自己上了车,就想焊死车门,不愿意后面的人跟着上。</p>

但在朱允熥看来,锁死阶层流动性,恰恰是最愚蠢的行为。</p>

底层造反推翻统治者,有两个条件。</p>

第一是有大量走投无路,看不到希望,不得不造反的底层民众。</p>

第二是有指导他们怎么拿起武器,怎么造反的天才人物!</p>

两者相结合,就会爆发出恐怖可怕的力量,将原来的统治砸成粉碎。</p>

两者缺一,则事不可成。</p>

指导底层民众怎么造反的天才人物是从哪里来的呢?</p>

就是因为愚蠢的上层,封锁这些天才人物正常的升迁途径。</p>

说白了,人天生就是不同的。</p>

有些人天生长得好看。</p>

有些人天生比别人能力强。</p>

有些人天生智商比别人高。</p>

这是上帝赋予的。</p>

按照均值回归理论,天才人物并一定诞生在高层,也有可出生在底层民众的家庭里面。</p>

如果社会有正常的升迁途径,那么,诞生于底层的天才人物,便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运用天生的出众才能,最终脱颖而出,慢慢爬到更高的阶层位置。</p>

绝大多数的底层,是一辈子也无法改变命运的,这很正常。</p>

一个普通人,不可能轻易改变命运。</p>

但底层中占比极少数的天才人物不一样。</p>

如果不给底层天才人物脱颖而出的机会,将他们强行压在底层,那他们的才华,不被上层统治者所用,就会被底层民众所用。</p>

从而释放出可怕的威力,直至推翻统治。</p>

这就是科举等考试制度存在的意义。</p>

能让天才人物有出路。</p>

但这还远远不够。</p>

比如说,老朱这样的人,他天生各方面的能力,就是要远远超过普通人,说是笑傲众生,也不为过。</p>

像他这样的人,统治者需要将他选拔出来,将他提到更高的位置上,提升他的阶层。</p>

这样,老朱就不会带着底层去造反。</p>

没有像老朱这类天才人物的统率,一切有才能的人都被选出来了,底层只剩下平庸普通的人,那他们再怎么造反,也终究只能造成一点动乱,难成气候。</p>

社会需要更多的途径,将天才或相对才华能力出众的人,都全部选拔出来。</p>

至于本身能力平平,又出身底层的普通人,则只需要保证他们基本的生活需求,保证他们不致于饿死冻死,不致于走投无路,让他们能安居乐业,就行了!</p>

做到这两点,王朝的统治就会稳定万分,坚不可摧。</p>

杨士奇的身体瞬时僵住。</p>

他自己就是底层出身,幼时家道中落,辗转流离了许多年,直到遇到朱允熥,才扶摇直上,自然对朱允熥言中之意,深有体会。</p>

“太孙殿下之志,杨某钦佩不已。”</p>

“杨某必殚精竭虑,助太孙殿下完成此大业。”</p>

“只是此间变革,牵涉者众多,杨某以为,此事太孙殿下绝不可亲自下场。”</p>

表面上看起来,这很简单的两件事,也似乎是天经地义之事。</p>

但以杨士奇的才思,自然在瞬间便想到了许多。</p>

要怎么施行呢?</p>

无论怎么做,都会极大的损害既得利益者。</p>

说白了,他们就是更愿意利用资源优势来封锁下层的上升之路,固化阶层。</p>

宁愿最后被造反推翻,也不愿意自己主动放弃下位。</p>

朱允熥要让底层都有饭吃,可以通过增加国家的粮食总产量来实现。</p>

这一点在以前看起来遥不可及。</p>

但随着一系列国策的推行,如今想来,这似乎也不是多难。</p>

可要让底层精英都能脱颖而出,则不一样。</p>

因为这意味着将有大量统治阶层掉落下去。</p>

这件事的难度,就在于它会让统治阶层人人自危。</p>

封锁底层上升之路,或者只留下极小极小的通道,是符合所有上层阶级利益的。</p>

直到最终封锁不住,王朝被推翻或取代,统治终结。</p>

但历史之所以不断重复,就是因为人性的弱点都是相通的。</p>

人性有一样的弱点,历史也就会不断循环往复。</p>

杨士奇一拜,道:“太孙殿下天资横溢,举世无双。”</p>

“时至今日,朝堂上也再没有敌手。”</p>

“但自古帝王治国理政,真正的敌人从来不是某一个权势人物。”</p>

“而是无处不在的利益。”</p>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往利往。”</p>

“争夺储君之位,太孙殿下只需要打败一两个敌人。”</p>

“可依太孙殿下的想法,变革根本制度,太孙殿下要面对是,是整个朝堂,乃至由此而下,错踪复杂的各方势力。”</p>

“昔日太宗皇帝南征北战,所向披靡,争夺天下,何等天纵英才,却奈何不了小小的‘五姓七望’。”</p>

“今日太孙殿下若要变革,所面对的反对势力,较之‘五姓七望’,又何止强了千倍万倍。”</p>

“唯有垂拱而治,不闻不问,暗中布局,方有获胜之机。”</p>

朱允熥深吸了一口气,道:“你所说的,我又何尝不知道呢?要不然,去白鹿书院讲学的人,便不是方孝孺了。”</p>

方孝孺并没有在朱允熥的手底下做过官,更没有被朱允熥提拔重用。</p>

朱允炆认为方孝孺被朱允熥收买,那只是他自己的认为。</p>

天下人并不这样认为。</p>

否则,方孝孺也没道理弃官不做,离京而去。</p>

跟在太孙殿下身旁,可是前途无量。</p>

朱允熥用方孝孺去讲学,便是希望撇清方孝孺的理论与自己的关系。</p>

哪怕是现在,他已大权在握,仍然不能沾上。</p>

杨士奇说得没错。</p>

如果只有一个敌人,那不管对方多强,总有办法对付。</p>

但如果敌人是庞大的集团,而且其势力无处不在,那就难了。</p>

说到底,皇帝身为最高统治者,也是统治阶级的代表。</p>

若皇帝背叛统治阶级,那就真成了“陛下何故造反”了!</p>

“太孙殿下用方孝孺,确实是一着好棋。”杨士奇道:“他的讲学,已经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恐怕朝廷不得不做出点反应了。”</p>

朱允熥抬了抬眉,道:“若继续置之不理,又会如何呢?”</p>

在朱允熥看来,不闻不问,任这一理论继续发酵,就是最好的。</p>

杨士奇摇了摇头,道:“若朝廷再不问,只怕也会有地方官吏出手将其逮捕,罪名都是现成的,‘擅改圣人之言,妖言蛊惑民众’。”</p>

“一旦那样,我们反而会陷入被动。”</p>

或真发生了那样的事,是不是将他释放,又该如何释放,都将会摆在朱允熥的一个大难题。</p>

如何给方孝孺定罪,定多大的罪,都会暴露他的意图和倾向,从而引起反对者的警觉,给未来的改革带来制造更大的障碍。</p>

“眼下太孙殿下又要量天下土地,恐怕有心人会将其与方孝孺的讲学联系在一起,以为太孙殿下要分天下之田地,从而引发更大的慌乱。”</p>

杨士奇补充了一句。</p>

朱允熥不由得陷入了沉思。</p>

“此事也并非毫无办法。眼下太孙殿下手中还有一张牌。”杨士奇低声道:“黄子澄和足利义满关押了这么久,朝廷也该审理了。”</p>

……</p>

(/70218/70218672/14970720.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