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创办大明科学院,朱允熥早就有想法了。</p>
甚至从一开始,他最想成立的,就不是大明制造局,而是大明科学院。</p>
可问题是,设立大明制造局很容易。</p>
毕竟,自己就可以提供创意和点子,提供发展方向,做出东西来之后,让工匠大批量生产制造就行了。</p>
但创办科学院,难啊……</p>
首先,从哪里去招募人才,招来之后,怎么做科研,怎么评定他们的成果。</p>
所以这些,朱允熥都不知道。</p>
他有种无从下手,也无处下手的感觉。</p>
大明肯定有不少科学人才。</p>
但在封建王朝的体制下,朱允熥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将这些科学人才寻找出来。</p>
没想到,创办《科学》期刊,却无意中走出了这条路。</p>
给《科学》期刊投稿的人里面,不就有大量他正在寻找的科学人才吗?</p>
连评选的标准都是现成的。</p>
将其中的佼佼者招募过来,让他们来《科学》期刊做编辑,做前沿科学研究……</p>
大明科学研究院,不就自然建起来了吗?</p>
这才真的是路在脚下。</p>
走着走着,科学之路就走通了。</p>
朱允熥越想越兴奋。</p>
“好!”他猛地一拍大腿,将一旁的赖文安和杨士奇都吓了一跳。</p>
“做实验好啊,就应该做实验。”朱允熥拍了拍他的肩膀道:“编辑部的人,除了纯粹搞数学和物理理论的,都应该去做实验验证。”</p>
“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p>
“还有,从今日起,《科学》期刊正式改为‘大明科学院’。”</p>
“由你担任大明科学院第一任院长。”</p>
“科学院的任务,不再是仅仅局限于收稿审稿。”</p>
“你们需要从投稿的文章里面,选出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去做实验验证,并弥补和修正其的不足之处。”</p>
“再或者,你们自己有什么好的点子,好的想法,也可以做实验验证。”</p>
“要造什么实验设备,可以让大明制造局去造。”</p>
“对于文章写得好,水平高的投稿者,你可以将他聘请进大明科学院。”</p>
“需要多少银子,朝廷给你们拨款。”</p>
“一年一百万两算什么,两百万两都没有问题,只要能推动科学发展,要多少银子,朝廷都可以拨款。”</p>
朱允熥搓了搓双手,心中仍是压抑不住的欢喜和兴奋。</p>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p>
大明科学院一旦设立,全国的人才涌入科学院,何愁大明的科学不能腾飞呢?</p>
那时候,就不仅仅是制造出蒸汽机了。</p>
还有数不清的发明创造,都会如火山般爆发。</p>
大明将迅速迎来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时代。</p>
赖文安也不由得眸子发亮。</p>
随着《科学》期刊的发展,他对此早就有想法。</p>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p>
编辑部的编辑,每日只看稿审稿,远远不够啊,必须要自己去动手验证才行。</p>
只是此前太孙殿下给他的任务是办期刊,而不是他们自己动手做什么东西,这限制住了赖文安。</p>
也只能借着审稿验证的名义,做一点点。</p>
如今,太孙殿下决定《科学》期刊变为大明科学院,以后便可以大展手脚了。</p>
科学,乃是太孙殿下亲自所创的学科。</p>
大明科学院,听这名字便知其未来必定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p>
“下官遵命!”赖文安连忙跪拜:“谢太孙殿下提拔,下官必殚精竭虑,誓死以报。”</p>
旁边,杨士奇忽然插言道:“大明科学院成立后,精力不能都放在制造蒸汽机之类的东西上面,要多投入在农业上,比如研制农药。”</p>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天下之根本,还在于粮食。”</p>
“若大明科学院能为天下百姓研制出可以去除病虫灾害的药物,功莫大焉。”</p>
对于别的东西,杨士奇不太懂也不是很关心。</p>
唯得《科学》期刊的《农业》和《医学》这两项,他是一字不落全部仔细翻阅了。</p>
自古便有“耕读”传家的说法。</p>
读书人看不起百工百业,唯独不会看不起耕地种粮。</p>
毕竟,谁都知道,粮食是所有一切的根本。</p>
至于学医从医,也是许多读书人的梦想和抱负。</p>
所谓“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p>
在这个时代,凡是读书人,或多或少都会看一下医书。</p>
“是!”赖文安道:“下官知道了,下官往后一定多多注意此事,早日督促研制出好用的农药,造福天下百姓。”</p>
随后,他告辞离去。</p>
朱允熥的目光,重新望向手中的老朱寄来的信件,对杨士奇道:“你刚才说到大明有粮食短缺的危机,而今皇爷爷也来信提及此事,看来,你们倒是想到一块儿去了。”</p>
杨士奇连忙站起身来,向上方拱手道:“陛下圣明盖世,谋虑深远,细致周详,微臣远不及也。”</p>
朱允熥淡淡一笑:“行了,你也不用太过谦逊。你且说说,这大明粮食问题该如何解决。”</p>
说话间,他的神色,明显变得严肃起来。</p>
自穿越过来,朱允熥的注意力一直在各种创造发明和朝堂争权夺势上面。</p>
造油印机,造枪,造炮,造蒸汽机……夺皇储之位……等等。</p>
一直到后来因税务司之事,引发与地方豪绅的金融战争,粮食问题才走进他的视线。</p>
也不怪朱允熥如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