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开火,剿灭北元之战!(1 / 2)

退位让贤 姜阿山小树 2255 字 1个月前

张辅的军队出关后,走得并不快。</p>

这也是朱允熥特意交待过的。</p>

此番出征,非比以前,一定要稳打稳扎,让士兵们喝好睡好休息好,养精蓄锐,再静待战机出现。</p>

海上有船可以装载大量的后勤补给物资,但陆地不一样。</p>

这也是为什么此次新军出征,全部都用马车的原因。</p>

三千将士,八百辆马车。</p>

三人一车,共计二千四百人。</p>

余下的六百人则是骑马的。</p>

所有的马车都是双马拉动的。</p>

再加上备用的马匹,马匹的总数亦超过三千。</p>

马车亦是由大明制造局特别打造的,相比原来的老式马车,做了不少的改进,非常坚固耐用。</p>

八百辆马车浩浩浩荡荡,让这支军队看起来不像是军队,反而更像一支运输物资的商队。</p>

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能携带足够多的后勤补给物资。</p>

最重要是子弹、炮弹,以及大炮。</p>

他们用一百辆马车带了一百门大炮,又用两百辆马车运送炮弹。</p>

剩下的五百辆车,则主要用来装运子弹和粮食,水。</p>

按照朱允熥的要求,每一名士兵至少配备相当于后世一箱的子弹数量,即一千五百发。</p>

光是这些枪支弹药的重量,就高达平均每人六十余斤。</p>

再加上炮弹,粮食,水,以及修理马车和枪支的工具……各式各样的物资,若非有八百辆马车驮运,根本就装载不下。</p>

但这样做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p>

这意味着三千新军将士,光是携带的枪支子弹数量,就不低于四百五十余万发。</p>

实际上还额外带了一些储备,总数超过五百余万发。</p>

若放到后世,这点子弹数量仍是毛毛雨。</p>

毕竟,后世现代战争大量使用自动步枪和机枪,以及使用火力压制战术,往往用几万颗子弹才能消灭一个敌人。</p>

但这个时代没有这个问题,北元使用的火器还非常少,他们主要用弓箭作战。</p>

新军士兵手中用的是燧发枪,而不是随意连射的自动步枪和机枪,就算想将更多的子弹在短时间内打出去,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p>

平均每人携带超过一千五百发的子弹,已经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足够应对任何意外情况了。</p>

朱允熥很清楚后勤的重要。</p>

宁可多带,也绝不能少了。</p>

否则,到了草原上,大军陷入没有弹药补给的困境,就真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p>

不止是弹药,连枪支的数量,朱允熥都下令特意多带了几百支。</p>

因为这时候生产的枪支,仍然存在可靠性问题,不少枪会出现故障。</p>

对此的解决办法,一是对每个士兵都进行严格训练,让他们学会拆卸枪支,懂得维护和保养,并携带了相关的工具。</p>

其二则是特意多带了一点枪支。</p>

总而言之,后勤保障是非常充足的。</p>

但由此带来的坏处也很显然。</p>

脱离了大明境内的水泥大道,行走在草原荒漠上,这支“运输大队”的行进速度,就不可能很快。</p>

如此庞大的队伍,也不可能藏匿踪迹。</p>

他们出现在草原上不久,便有北元骑兵前来观察。</p>

新军将士们按照张辅的命令,对其不予理会。</p>

哪怕对方策马到三五十步远的地方,也不闻不问。</p>

不多时,又有更多的骑兵,出现在新军车队的四周。</p>

他们绕着新军的车队,策马奔腾,想确认其数量和规模,以及装备等等。</p>

张辅的目光,渐渐变得阴冷下来。</p>

北元能发现他们,这并不足为奇。</p>

一方面,几千人的大队,八百辆马车,注定不可能隐藏行踪。</p>

另一方面,《大明日报》上早就刊登了新军出征的消息。</p>

作为每日印刷量高达几百万份的报纸,不可避免会有少数流到北元境内。</p>

何况北元在大明肯定是有暗谍的。</p>

如此大张旗鼓的行动,那些暗谍是一定会将消息传回北元的。</p>

这也是朱允熥的有意安排。</p>

整个新军就是一个运输大队,如果北元一直避战,新军除了少量机动骑兵外,很难追上他们,将无计可施。</p>

对方可是游牧民族,居无定所。</p>

告诉对方新军的数量,出兵的时间,就是让北元主动过来包围,来围歼新军。</p>

然后,新军就能发挥自身的优势了。</p>

这就是为什么此番军事行动不保密的原因。</p>

朱允熥并不怕新军的大军被发现,被北元的军队包围,反而怕他们不来!</p>

但是,草原很大,无边无际。</p>

眼下新军刚出关不久,还没有碰上任何游牧民,却先遇到北元骑兵,这就有点奇怪了。</p>

毕竟,出征的行动虽是公开的,但具体走哪里出关,哪一天出关,可没有公布。</p>

因为若那样的话,就显得太过刻意了。</p>

反而会引起北元的怀疑。</p>

然而,如今的情况是,他们刚一出关,北元已经知道了。</p>

只能说明内部有人向北元偷偷通风报信。</p>

这个人……张辅微微眯起了眼睛。</p>

直觉告诉他,极有可能是晋王朱棡向北元报的信。</p>

在过去几天的交谈中,朱棡曾经不止一次的询问新军的作战计划和行进路线。</p>

“果然不出太孙殿下所料,晋王就是不怀好意。”</p>

张辅喃喃自语:“还是不服太孙殿下的储君之位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