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陵长江口岸,到长江出海口,全长约摸六百余里。</p>
朱允熥此次所率领的战舰,皆是经过重新设计和改造的新式战舰。</p>
吃水深,能适应海域航行,且大量运用了纵帆和三角帆,能随意逆风航行。</p>
后世的长江水道较浅,经过人工疏通且不断维护,才能让大船无碍通行。</p>
但那些沉积在河底的河沙,也是一年一年慢慢积累起来。</p>
在此时的大明,至少从金陵到海上这段长江航道,还是挺深的,吃水很深的大船,也能通行无阻。</p>
此次出征,共计有四十一艘大船,合计一万余人。</p>
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各占五千。</p>
其中战舰二十八艘,另有两艘医疗舰,两艘测量舰,一艘指挥舰,八艘运输舰。</p>
如果说有什么事情是朱允熥最担心,那无疑就是传染病。</p>
大军远征,水土不服。</p>
生活条件恶劣,气候变化莫测。</p>
将士们是很容易染病的。</p>
先进的火器可以轻易的击败敌人,却对付不了疾病。</p>
虽然朱允熥一直想研究出青霉素之类的神药。</p>
可他前世对这方面的知识实在太过于缺乏,此时也无法进行任何指导。</p>
只能让医生们去瞎鼓捣。</p>
恐怕要想制作出青霉素,远非一朝一夕之功。</p>
朱允熥只能下令在新军中开展卫生教育,喝开水,勤洗手洗澡,保证吃住的地方干净卫生,以此来尽量降低传染病散播的可能性。</p>
此外,还带了大量的泡菜,以防止缺乏维生素C而引发坏血病。</p>
粮食自然不用说。</p>
其他各种便于保存的腊肉、干萝卜,瓜类,也携带了不少。</p>
朱允熥很清楚种类丰富的食物,对保持士兵健康的身体至关重要。</p>
在陆地上,这通常是不需要考虑的问题。</p>
因为随意摄取的食物已经足够丰富。</p>
可一旦出海就不一样了。</p>
反正只有一万多人,以此时大明的国力,可以很轻松的按照几万人的标准给他们准备主粮和其他食物。</p>
朱允熥对此亦是不惜代价。</p>
无非是多花一点银子罢了。</p>
携带医疗船出征,也是重大举措之一。</p>
这恐怕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职医疗船了。</p>
有了它,将士的身体健康又多加了一层保障。</p>
测量船则是为了记录相应的水文特征,天气状况,航向航道……这些都会成为日后宝贵的资料。</p>
仅仅靠口耳相传的经验传承,就会做大量重复的无用功。</p>
而且,没有经过科学的测量,土经验的积累是非常缓慢的。</p>
这些测量船上的人,有不少是国子监的监生。</p>
在朱允熥进行“科学”的科普讲座之后,许多监生立志走上了科研之路。</p>
这个世界固然有许多人喜欢当官,但厌倦官场的人,其实也不在少数。</p>
只是在此之前,他们没有别的道路可以选择。</p>
而今,既然能走上“科学”之路,他们对此都十分兴奋。</p>
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精通东夷土著语言,以及懂倭国文字和语言的翻译。</p>
可以说,各种专业人士,应有尽有。</p>
各种物资,亦是如此。</p>
朱允熥的指挥舰上,还携带了上百只信鸽。</p>
自从探听司成立之后,便一直在训练信鸽。</p>
砸了大量的金钱之后,几个月的时光,信鸽数量已颇为可观。</p>
海上传讯不易,飞鸽传书无疑是最好的办法。</p>
站在指挥舰的最前方,朱允熥的思绪在飞扬。</p>
此次出征,不仅仅是要彻底铲除倭寇,收复东夷,令倭国从此臣服。</p>
更重要的是,还要为大明后续的改革铺平道路。</p>
如今的他已经大权在握,一声令下,天下莫敢不从。</p>
但改革不是仅靠权术就能推动的。</p>
更重要的是来自内外部的压力,愿意为之奋斗的利益群体,以及足够的可分配利益。</p>
若仅仅立足于大明国内,即使他运用皇权强压,改革也是千难万难。</p>
唯有引入外部力量,让大明早日跨入大航海时代,培养出新的利益阶层。</p>
他想要推动的改革,才能有千千万万的人响应和支持,才能水到渠成。</p>
战舰经过朱允熥的改造,舰体首次运用了破浪式的船体,而不是以前的老式船首,故而行速极快。</p>
数日后,便从长江口驶离,驶入了大海。</p>
这几日,马和一直在旁边侍候。</p>
他自进入大明军事学院后,表现一直极佳。</p>
学院里的学生,入学时大家都是一样的层级。</p>
但很快就根据在校表现,进行考核与提拔。</p>
马和作为最优秀的学员之一,已经提成了舰长。</p>
考虑到他原来是太监,知道怎么侍候人,此次出海,便又将他安排到了朱允熥身边听令。</p>
另外两个人,则是抽调而来的朱能和张辅了。</p>
他们两人到现在都想不通,自己凭啥会被太孙殿下看上,竟调到太孙身旁听用。</p>
但不管如何,对他们来说,都是千载难逢的机会。</p>
两人心里既忐忑不安,又充满雄心壮志,希望能一展胸中抱负。</p>
“简在帝心”四个字,不知是多少人一生梦寐以求的。</p>
朱允熥虽然还是太孙,实际权力几与皇帝无异。</p>
在他心里记上号,将来的前程,自不可限量。</p>
朱能和张辅都还年岁不大,如何能没有一点梦想呢?</p>
指挥室内,朱允熥展开地图,笑问三人道:“依你们之见,江浙沿海一带的倭寇,会藏身在什么地方呢?”</p>
“这里!”马和抢先开口,指向地图里的翁山县,也就是后世的舟山群岛。</p>
“此处岛屿林立,离大陆的距离亦不算太远,既适合藏匿,又便于去陆地抢劫。”</p>
朱能和张辅相互对望了一眼,也道:“我们两人,亦是同样的看法。”</p>
朱允熥轻轻点头,他们三人的眼光,倒是出奇的一致:“那就先去这里,荡平倭寇。”</p>
马和微微皱眉,张辅亦沉吟不语,朱能最沉不住气,拱手道:“太孙殿下,这一带岛屿众多,星罗棋布,虽然在地图上看起来范围不大,实则面积极为辽阔。”</p>
“倭寇隐匿在其中,难以寻到踪迹。”</p>
“我们的船队固然强大,可找不到敌人,又如何歼敌呢?”</p>
张辅亦随之道:“昔日我随父亲出征北元,在茫茫草原上作战,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寻到北元的主力,与之决战。”</p>
“这也是最麻烦的地方,草原辽阔,北元鞑子往往会想方设法躲避。”</p>
“我们劳师远征,粮草供给不易。”</p>
“若是时间拖久了,仍然找不到北元主力所在,就会陷入人困马乏,粮草不济的境地。”</p>
“此时北元鞑子再出来袭击,就有兵败的危险。”</p>
“卑职以为,海上作战,亦是如此。”</p>
“茫茫大海,无边无际,较之草原更广阔百倍。”</p>
“我们寻不到敌人,恐怕就会无功而返。”</p>
从踏上战舰开始,这个疑问便一直在几人脑海内盘旋。</p>
只是此际才有机会说出来。</p>
马和望向朱允熥,用极为崇拜又恭敬的语气道:“卑职以为,太孙殿下必有准备。”</p>
朱允熥哈哈大笑,挥了挥手,立时有侍卫拿出一张新的地图。</p>
相比前面的地图,这张记图仅仅画出了翁山县一带,但更加详尽。</p>
而且,上面更是用红点标注了倭寇的据地。</p>
马和、张辅、朱能三人的眼睛,一下子瞪大。</p>
朱允熥一脸笑意。</p>
没准备的事,他从来不做。</p>
早在出征之前,姚广孝的探听司,就已经将倭寇在沿海一带的据点,都打听清楚了。</p>
事实上,这并不是多么难以打探的事。</p>
沿海一带的江洋盗寇,江湖的上绿林人物,甚至一些私底下作恶的豪绅地主,都知道倭寇的主要据点在什么地方。</p>
毕竟,倭寇又不是一个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