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离经叛道的和尚,治国之要!(2 / 2)

退位让贤 姜阿山小树 2360 字 1个月前

毕竟,史书是读书人写的!</p>

朱允熥笑道:“大师说得倒也不错,不过此举毕竟离经叛道,有违礼制,燕王难道就不怕人笑话?大师对此也不在乎吗?”</p>

“世间事,若畏惧流言,那便事事都办不成。”姚广孝道:“贫僧只知天命,不知人言,更不知礼制。”</p>

“天命在前,一切人言和礼制,皆不足道。”</p>

“吴王殿下要执掌大明江山,这便是天命。”</p>

“为了大明江山,为了天下安宁,区区礼教规矩,又算得了什么。”</p>

“且能因此而畏首不前?”</p>

“吴王殿下当日敢在大殿上,公然向陛下索要储君之位,可谓是石破天惊,千古未有。”</p>

“足见吴王殿下心中,对于礼制和人言,也不以为然,与贫僧心中所想,亦无差别。”</p>

朱允熥再度哈哈大笑。</p>

不过,在他看来,在这件事上,朱棣恐怕未必会听姚广孝的。</p>

道衍和尚虽然聪明绝顶,算无遗策,但对于朱棣,他有着极为特殊的感情。</p>

人对自己身边的人,对于与自己感情深厚的人,总会带着一定的偏见,不能完全正确认知。</p>

而这种偏见,就会误导他的判断。</p>

朱棣在别的事情上,都会听姚广孝的建议,唯独在这件事上不一样。</p>

老和尚聪明一世,却终究是凡人,并非神仙。</p>

凡人便有凡心,有被感情影响而判断失误的时刻。</p>

当然,朱允熥此时也没有说出来,这毫无必要,徒然让老和尚伤心。</p>

姚广孝又道:“只是贫僧始终不解,陛下诸子中,论野心,论地位,论声望,首推秦、晋二王。”</p>

“秦王是二皇子,故太子去后,他排第一。”</p>

“晋王久镇边疆,麾下精兵良将不计其数,连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皆在其节制之下。”</p>

“论实力,燕王远不及他。”</p>

“按常理来说,这两人才是除了殿下那二哥献王之外,储君之位最有力的竞争者。”</p>

“为何殿下却将目光牢牢盯着燕王,却对秦、晋二王视而不见呢?”</p>

“前些时日,殿下遭遇刺杀,依贫僧之见,秦、晋二王的嫌疑,也是最大的。”</p>

因为他们两个人,会死在老朱的前面啊!</p>

那还担心什么呢?</p>

老和尚就算再精明,也算不到这一点。</p>

故而才会疑惑。</p>

不过,刺杀自己的这笔账,确实要算一算。</p>

杨士奇劝他以大局为重,先利用刺杀之事,扳倒朱允炆再说。</p>

可如今杨士奇的谋划已经成功,只需等待时日,就能看到效果。</p>

那刺杀之事,他也可以追查一二了。</p>

只是这件事,不能太操之过急。</p>

等等!</p>

朱允熥突然之间脑海内惊芒闪过。</p>

不对!</p>

自己穿越过来,一定会产生蝴蝶效应。</p>

那秦王、晋王,还会在老朱驾崩之前,就先离世吗?</p>

答案是不一定!</p>

也许世界线早就变了。</p>

一切都不一样了!</p>

若这样的话,自己一直忽略两人,可就犯了不小的错误。</p>

之前有点先入为主,太过于想当然了。</p>

总认为历史的轨迹不会改变。</p>

但如今想来,从自己穿越的那一刻开始,历史不就已经变了吗?</p>

怎么还能认为其仍一丝不变呢?</p>

想到这里,朱允熥惊出了一身冷汗,道:“大师说得极是,我此前确实是太过于忽略秦、晋二王了。”</p>

姚广孝一直在看他,看到他脸上神情变化,不禁又深深疑望了一眼,却没有再追问原因,道:“朝堂的事,若那些官员们只是闹,倒是好办,都杀了便是。”</p>

“但贫僧真正担心的,还是政务的问题。”</p>

“殿下毕竟是初涉朝政,诸多事务,都不甚清楚。”</p>

“要详细了解其中的种种关窍,尚须时日。”</p>

“但殿下一旦出手,他们就不会再给殿下任何时间。”</p>

“奏章必然如潮水般的蜂拥而上下。”</p>

“平常的事情倒还罢了,贫僧亦可以协助殿下处理。”</p>

“真正麻烦的,还是一个“钱”字。”</p>

“治国之要,首在理财!”</p>

财政问题,税赋问题,永远都是一个国家最核心的问题。</p>

没有钱,便什么事都办不成。</p>

军队要军饷,官员们要俸禄,还有修路,河工……凡此种种,皆离不开一个“钱”字。</p>

他此前一直在思索此事。</p>

朝中的其他事,都好说。</p>

官员不听话,阴奉阳违,杀了换一批就是。</p>

唯独财政税赋,专业性极强,里面能做手脚的地方也多,处理起来会非常麻烦。</p>

朱允熥沉声问道:“大师对此有何高见?”</p>

姚广孝佛眸微闪,平静道:“财税之事,繁锁无比,贫僧本来以为,此事还须徐徐图之。”</p>

“不过,吴王殿下既然连复式记账法都发明出来了。”</p>

“那依贫僧之见,不如干脆快刀斩乱麻,釜底抽薪!”</p>

“此事必须要下手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p>

老和尚轻轻吐出了两个字:“封账!”</p>

……</p>

(/70218/70218672/14970857.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