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莽!出大事了!(2 / 2)

退位让贤 姜阿山小树 1615 字 1个月前

“全赖陛下天恩,圣明垂治,上天才会降下恩德。”</p>

刘三吾这回倒是十分懂事的吹捧了一句。</p>

“得了,这话咱可不爱听。”</p>

老朱道:“上天要是真的降下恩德,又怎么会让咱的儿子年纪轻轻就离咱而去,让咱白发人送黑发人呢?”</p>

说到这里,他怅然若失。</p>

刚才的兴致勃勃,一扫全无。</p>

刘三吾坐着拱手弯腰道:“生死有命,非人力可强。陛下莫要伤神,眼下最要紧的,还是早立储君,以安天下,以定人心。”</p>

老朱的脸色骤然变得严肃起来。</p>

“立储之事,关系国本。”</p>

“朝堂上的大臣们,对此事一个个都是唯恐避之不及。”</p>

“也只有你,才敢在朕的面前,主动提起此事。”</p>

刘三吾道:“臣食君之禄,自当为君分扰,份内之事,义不容辞。”</p>

老朱手中拿着一颗棋子把玩,盯着棋盘,也不说话。</p>

不知是在想棋局,还是在想其他的什么。</p>

“陛下!”</p>

刘三吾再度进言:“立储之事,可万万拖不得啊!”</p>

“陛下让诸王皆留在京中,不令他们返回封地。”</p>

“又分别封了献王、吴王。”</p>

“如此安排,必将造成诸王夺嫡的局面。”</p>

“朝政不稳,人心不定,天下不安。”</p>

“陛下三思啊!”</p>

老朱将手中棋子放下,道:“朕确实想再好好看看,看看他们究竟谁有能力执掌大明江山。”</p>

他端起放在旁边的茶杯,喝了一口茶,又道:“诸子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该立谁为储君,朕仍举棋不定,还没有想好。”</p>

刘三吾拱手深拜,道:“陛下天纵之才,深谋远虑,必有定夺。”</p>

老朱见他仍抓着不放,脸上不禁流露出一抹无奈的神情。</p>

这个刘三吾,还真是不知进退!</p>

不过,满朝文武,也只有他有这般胆量了。</p>

老朱笑问道:“那日在朝堂上,熥儿说立燕王为储君,将来继承大位,可安天下。”</p>

“朕也是觉得,燕王英武似朕,立他为储君,你以为如何?”</p>

若换一个人,听到老朱这番话,必定只会附和,或者沉默以对,再或者说一些听凭陛下决断之类的话。</p>

但刘三吾却不一样。</p>

此言一出,他立即出言反对:“皇孙年岁已经不小了,可以执掌江山。”</p>

“自古立储,立嫡长子。”</p>

“依照礼法,儿子没了,就该由孙子继承。”</p>

“况且,陛下若是立燕王为储君,那秦王、晋王如何能服气?”</p>

“他们凭什么不能立为储君?”</p>

“陛下又为何要跳过二位长子,反而去立一个第四子呢?”</p>

“世上没有这样的道理!”</p>

“若是依德行和才华来立储君,只会众说纷纭。”</p>

“每个人眼中的贤明都不一样,才华和德行也不一样。”</p>

“大家的看法难以统一,只会造成更大的纷争,还会给后世树立不好的榜样。”</p>

“大位之争,从此而起。”</p>

“唯有立嫡立长,才能奠定大明万世之基。”</p>

朱元璋听他说完,脸色更为凝重,隐约间有寒气爬上眉眼间,他冷冷问道:“那依你之见,吴王和献王,朕又该立谁?”</p>

刘三吾正待回答。</p>

就在这时。</p>

外面忽然有太监迈着极快的步子,一路飞奔而来。</p>

“陛下,急报!急报!”</p>

“陛下,不好了,出大事了!”</p>

……</p>

(/70218/70218672/14970917.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