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皇宫出来,朱允炆将方孝孺请进献王府,心中仍一阵阵狂喜。</p>
虽然早已有了黄子澄这个老师,他也十分满意,但他又怎么会嫌弃自己再多一个老师呢。</p>
在这个时代,师生关系可是非同小可。</p>
以方孝孺在天下读书人心中的崇高地位,能拜他为师,那些读书人就更加会支持自己了。</p>
今日朱允熥因为进献了滚筒式油印机而讨到了皇爷爷的欢心,可自己得了这么一个好老师,也不吃亏。</p>
朱允炆心中美滋滋的,对方孝孺也显得格外尊敬。</p>
进府之后,黄子澄闻讯,亦前来迎接。</p>
三人寒暄了一番,方到室内坐定。</p>
朱允炆拜道:“日后还望先生多多教我。”</p>
方孝孺回礼,道:“我如今既被陛下封了翰林院学士,做了殿下的老师,自然会竭尽全力辅佐殿下。”</p>
“献王殿下乃皇长孙,将来必定登临大宝,执掌大明江山。”</p>
“我辅佐殿下,便是辅佐大明未来的天子。”</p>
朱允炆对这些言语极为受用,心中高兴,又道:“如今三弟极受皇爷爷宠爱,今日又得了赏赐。”</p>
“皇爷爷将我们两人各自封王,再加上各位叔叔们,皆滯留在京中,未曾返回封地,未来如何,还不好说啊!”</p>
方孝孺却是摇头,道:“不然。”</p>
“陛下既然将殿下兄弟两人尽皆封王,那储君之位,便只会从你们两人当中选择。”</p>
“秦王、晋王、燕王等人,他们或许心中有野望,意图争夺大位。”</p>
“但只要陛下还活着,他们便翻不了天。”</p>
“依我之见,殿下所要担心的,只有吴王一人而已。”</p>
黄子澄也在一旁附和:“方先生所言,与我心中所想,不谋而合。”</p>
“却不知方先生有没有法子,助献王殿下夺得储君之位,安定大明江山?”</p>
方孝孺闻言,摸了摸胡须,沉吟不语。</p>
许久,方道:“我听闻锦衣卫指挥使蒋瓛,近日被陛下降旨,罚了三个月的俸禄,可有此事?”</p>
他此前虽没有做官,但其在文人中声望高,结交的朋友也多。</p>
蒋瓛被罚了三个月俸禄,此事知晓的人并不多。</p>
可再怎么隐秘,却也不可能瞒过负责发放俸禄的户部。</p>
毕竟,事情要由户部经手去办。</p>
户部又皆由文官们把持着,消息也就传到了方孝孺的耳中。</p>
“确有此事!”</p>
朱允炆点头道:“我听皇爷爷身边的公公说,蒋瓛欲拜入三弟门下,还鼓动其与凉国公等武将勾结,行不轨之事……后来被三弟拒绝并告发,皇爷爷才因此而惩罚他。”</p>
方孝孺笑道:“若蒋瓛真有这个念头,那依陛下的脾气秉性,早就将他千刀万剐了,怎么可能到现在还留着他,仅仅不痛不痒的罚了三个月的俸禄呢?”</p>
朱允炆和黄子澄对视一眼,道:“先生果然明察秋毫,学生与黄先生亦是这般认为。”</p>
“蒋瓛身为锦衣卫指挥使,乃是皇爷爷最倚重的亲信。”</p>
“若他真对皇爷爷怀有二心,皇爷爷又岂能容他?”</p>
“想来他所谓的投效三弟门下,不过是奉旨试探而已。”</p>
方孝孺微微颌首,道:“不错!”</p>
“吴王在朝堂上公开索要储君之位,陛下又岂能对他完全没有任何疑心?”</p>
“用蒋瓛去试他,也就顺理成章了。”</p>
黄子澄扼腕叹息:“可惜吴王警觉万分,并没有试出什么。”</p>
方孝孺道:“此子行事孟浪,大逆不道,心思却极为聪敏,颇有才学,要不然,也写不出那等诗词文章。”</p>
“不过,一个人若是心术不正,德行不修,就算再有才学,又有何用?反而为祸更大!”</p>
“献王殿下,您与他虽有兄弟之情,但皇家无私,天下为公,殿下对他可不能念半分私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