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听说,这节赏,是何侧妃拿私房银子给下人发的。”</p>
“那能发多少啊?”</p>
有人嗤之以鼻,说道,</p>
“宜华苑的仆役,洒扫、修花、护院的都带上,少说有千把人,最多每人赏个一二百文,了不起了!”</p>
“可不?!就这还又是锣又是鼓地虚张声势,笑死人了!走,咱们看热闹去!”</p>
不一会儿,宜华苑的庭院中,就挤满了来看热闹的人。</p>
没见到何侧妃的身影。</p>
相反,这段时间被宜华苑视为公敌的绿珠,得意洋洋地站在一个桌案后面。</p>
桌案后端坐着唐嬷嬷,青兰侍立在她左边。</p>
显然,给众人发节赏的主事者,就是她们三人了。</p>
围观的人讥讽地撇撇嘴。</p>
这小打小闹的节赏,自然侧妃也不好意思出面,由两个下人代劳了。</p>
只看这主事者的身份,就知道节赏的出手不会太高。</p>
王府新任总管张嬷嬷,姚玉儿的丫头银屏,也混杂在围观人的中间。她们是来瞧笑话的。</p>
张嬷嬷歪着嘴,一脸不屑,斜着眼睨着。</p>
锦屏则满脸的幸灾乐祸,不怀好意地瞅着唐嬷嬷和绿珠。</p>
唐嬷嬷翻开桌上的记事本,清了清嗓子:</p>
“大家都知道,今年,王府里革了咱们宜华苑的节赏。咱们主子说了,你们辛苦服侍一场,节赏不仅要发,而且”</p>
整个宜华苑瞬间静得落针可闻,众人连大气都不敢出,唯恐听不真切。</p>
就听唐嬷嬷接着道:</p>
“今年中秋节赏的银两,都由咱们主子自己出。主子说了,节赏不仅要发,还要发的,比任何一年都要多!”</p>
“哇”</p>
顿时欢呼声如雷鸣般响起,又很快自觉安静下来,等待听进一步的信息。</p>
“接下来,我宣读今年的节赏:”</p>
唐嬷嬷脸上漾着微笑,环顾了一周欢呼雀跃的众人,朗声宣布道:</p>
“今年节赏,宜华苑不分上下尊卑,每人都赏银十两!”</p>
“哇”</p>
只“哇”了一半儿,即刻就鸦雀无声!空气凝滞!</p>
人们面面相觑,满眼狐疑,激动兴奋也渐渐回落。</p>
何侧妃这是逗人玩儿的吧?每人十两?不可能的!</p>
一人十两,千人万两,何侧妃这一下子,就把所有陪嫁的本儿都用光?</p>
就算要给姚王妃斗气,也没必要如此破费的!</p>
一定是假的,一定不真!</p>
“另外,赏赐的衣服、中秋果品,一概比往年翻一番!”</p>
唐嬷嬷高声宣布过,然后喝了声:</p>
“抬上来!”</p>
喧嚷的锣鼓声再起,几个家丁抬着披红挂彩的红箱子,排了好几行一字长龙,占了大半个院子。</p>
一个红箱子被抬到案上,打开了。</p>
“哇”</p>
里面整整齐齐摆放着崭新的银票,清一色的“拾俩”票面。</p>
“周婶”</p>
“我?哎”</p>
那个叫周婶的嬷嬷慌忙起身,走上前去,接过一张银票,揉了揉眼睛,仔细看了数遍,“噗通”一声朝房子跪下:</p>
“奴婢,叩谢主子恩典!”</p>
她老头子常年生病,正为银钱的事犯愁呢!谁知主子这个时候,给她下了场及时雨!</p>
是真的要赏“十两”银票啊!</p>
宜华苑仆役个个狂喜落泪,有互相抱作一团哭泣的,有拉了手狂蹦乱跳的,更多的则是跪在地上,狂喊“谢主子恩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