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1 / 2)

“那些穷苦百姓连饭都吃不饱,何谈读书?”</p>

“我看啊,每次科举中榜的那些人,家庭条件都不错。”</p>

“这就是一个大循环,只有在民间农村,设立免费学习的学堂。</p>

才有可能形成真正的公平。”</p>

“否则。”</p>

“根本不能说是真正的公平。”</p>

对于这句话。</p>

马秀英是认同的。</p>

就从这一刻开始。</p>

朱元璋充分认识到了底层人民想要通过学习改变命运并不容易。</p>

想要长此以往的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p>

那么!</p>

搞一个免费学堂制度,就显得非常有必要。</p>

而且!</p>

那些教学的先生们,享受朝廷终身福利,提高他们的待遇。</p>

这条路自然行的通。</p>

或许!</p>

以后女子,也可以上学读书。</p>

而且!</p>

还有专门为了能成为教书先生而设立的编制。</p>

这不就又能解决一些岗位吗?</p>

要知道!</p>

华夏何其大。</p>

村落县镇何其多,要是每一个村子,镇子,都盖学堂的话。</p>

每年就可以多出来很多职位。</p>

“咱决定了。”</p>

“砍掉藩王们享受的津贴,把这一部分今天补充给教书先生。</p>

轰轰烈烈的教学运动,就从咱开始吧。”</p>

马秀英也点头表示,他的这个政策一定会惠及万民。</p>

况且!</p>

他们都是看过天幕的。</p>

明朝的国力衰弱,跟后期朝廷养藩王付出大量的银钱有关系。</p>

而且。</p>

朱允炆就是因为削藩才导致靖难之役的。</p>

他终究还是嫩了些。</p>

如果是他现在就重新调整藩王制度,就不会出现那档子事儿了。</p>

所以。</p>

改革已经刻不容缓了。</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