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成书时,只收录了永乐朝之前的各类典籍,工农技艺,朕以为时至今日,应当重修,将近两百年的各种学说、经典,技艺,全部整理一遍,录入永乐大典,诸卿以为呢?”</p>
“陛下,眼下朝廷的情况,可能不足以支撑修书这么大的开支。”</p>
郭允厚有些为难的说道。</p>
孙传庭也是开口道:“陛下,大明现在天灾遍地,山陕已经持续大旱数年,辽东又有建奴作乱,着实不是修书的好时机。”</p>
朱由检对这些自然也很清楚,但他还有自己的考虑。</p>
这个时代的某些读书人太闲了,得给他们找点事干,不能让他们成日无所事事,就知道结社,非议朝政。</p>
就像是江南的复社,眼下虽然还没有正式成立,但已经有了一些苗头。</p>
东林党在经过魏宗贤的打压后,在朝堂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强势。</p>
但这个复社,却是继承了东林的意志,代表江南士绅的利益,盘踞江南,严重阻碍了朝廷政令在江南的实施。</p>
这是朱由检不能接受的。</p>
他打算借着修书的名义,把江南数得上的读书人,全部调到京城来,就放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看着。</p>
“诸卿,修书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朕也不要求短时间内就修好,完全可以慢一点。”</p>
“内阁会同礼部,拟定一份名单,征调一些读书人进京,重新修订、抄录永乐大典。”</p>
见郭允厚又要起身,朱由检撇了他一眼道:“所需钱粮由朕的内帑出。”</p>
闻言,正欲说话的郭允厚又重新坐下了。</p>
内阁首辅温体仁起身道:“臣遵旨!”</p>
“名单拟定后,交由朕御览。”</p>
朱由检又补充了一句。</p>
“陛下,不知这修书的总裁,由何人担任?”</p>
韩爌出言对朱由检问道。</p>
后者转头看向他,笑着说:“韩卿可有人选?”</p>
“陛下,修书之事乃是文坛盛事,当由一位文坛领袖来负责,正犹如当年的陈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