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关于《2184》的那些事(比较硬核)(2 / 2)

“那他直接发回去就好了,为什么要大使馆的人亲自过来拿?”</p>

“可能是为了保密吧。”威廉杰尼探员沉吟片刻,补充道:“毕竟,他的书值不少钱呢。”</p>

“我们要不要去检查一下?”</p>

“算了。”威廉探员摇了摇头:“一本书而已,不要节外生枝了,咱们盯着李立文人就好了。”</p>

两天后</p>

华国</p>

经过兜兜转转,《2184》终于到了曹建林的手上。</p>

按照李立文的说法,曹建林在拿到书后,第一时间开始看起来。</p>

然后,一种由内而外的绝望涌上心头。</p>

这种绝望的悲观情绪,如同饥饿、寒冷或肉体的痛楚一般,曹建林原本以为自己能够以冷漠和咬牙坚持来度过。然而,结果却一再证明了他的软弱无力。</p>

曹建林的手微微颤抖,书页翻动的声音在他耳边回响,似乎每个字都承载着绝望的悲壮。</p>

他尽力让自己平静,但那种直击心灵的震撼让他无法忽视。</p>

他被《2184》彻底的击垮了。</p>

从书的第三部分开始,他感到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渴望紧紧抓住某人,倾诉内心深处的恐惧、无助和愧疚。</p>

曹建林的眼神变得空洞,他凝视窗外,脑海中回荡着书中的字句,那是对现实的深刻剖析,对人性的无畏揭露。</p>

他试图从那个世界中抽离,但文字如同魔咒,紧紧束缚着他。他深知,这本书将会引发一场狂潮,而他,正是这场狂潮的见证者。</p>

曹建林的手指不自觉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而对李立文而言,这本书无异于一场疯狂的猜想,一个大胆的预言。</p>

然而,他也知道,这些猜想与预言极有可能成为现实。更何况,李立文现在身处的那个环境。</p>

温斯顿就是李立文手中的一把刀,他精准有序地剖开了社会与人性,让读者得以明晰地看见,在那个极权社会里:个体与集体的意识形态,个体与个体的关系,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人性与社会性的纠缠,以及物质与意识的关系。</p>

这里的任何一个范畴,无疑都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课题,而每一个课题里都盛放着许多伟大头脑的毕生思考。</p>

李立文却拥有这种能力,让读者仅在一本书里便看个大概。</p>

曹建林的整个参观过程,伴随着吃惊、目瞪口呆、心惊胆战。刺激,过瘾。</p>

李立文的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小说,而是一种思想的武器,一种能够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于自由、真实和人性尊严渴望的号角。</p>

而他,曹建林,却在这场思想的风暴中,感到自己渺小而又无力。他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这责任不仅仅关乎个人,更关乎整个社会,关乎人类的未来。</p>

(/89453/89453591/12336014.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