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图上的事物见所未见,</p>
丁缓虽习惯了陛下突然间的天马行空,时常是想出来的物件,甚至比机关术秘传的那些都有意思,每一次,丁缓都能看出个大概,虽说不出是具体干什么的,但也能猜出个三四分,</p>
这一次,却不一样,丁缓完全是看不懂!</p>
“做倒是不难,此处用榫卯合住...此处用滑轮转起来...”</p>
丁缓粗糙的手指放在设计图上,每一处细节该如何处理,都在心中有了谋算,滑轮装置在古代也有,那平日里打水用的悬吊木桶,一桶向上提升,另一桶往下降落,用得就是滑轮,</p>
“好做...只是...罢了,做出来就知道了!”</p>
全新未知的挑战,点燃了丁缓的热情,本来都打着哈欠要睡觉了,现在又一下不困了,非把此物先弄出来不可!</p>
...................</p>
“石先生!杨先生!”</p>
魏相飘着走回博闻馆,正撞上大儒石建,石建身边是一鹤发童颜的老者,</p>
老者名杨何,曾受《易》于王同,为天下闻名的易学大师。</p>
杨何的师弟就是大名鼎鼎的主父偃,杨何还有一个知名的学生,就是太史令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p>
古代学经,不仅要学得好,更要学而有门,什么叫学而有门?就是你自己瞎琢磨不行,琢磨的再厉害也不行,你是要有师门的,往上每一代的师父、师祖都要是大家。</p>
像杨何这般,受于名师,自己又开拓新论,就是最标准的经学博士上进之路,</p>
杨何笑眯眯的看向魏相,年岁已大,眼神却无比清澈童真,朝着石建眨眨眼,</p>
笑道,</p>
“此子平地惊雷,大而有得。”</p>
石建精于《诗》《书》,对《易》只是略懂,只要能精于一就足够成为经学博士,通二经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像董仲舒那般五经皆通....只能说,光靠后天的努力,是不可能做到的。</p>
但,哪怕石建对《易经》只是懂个皮毛,也听明白了杨何的言外之意,表情淡然的看向魏相,</p>
魏相浑身一凛,脸上得意之色进无,</p>
深揖一礼,</p>
“学生多谢老先生赐教!”</p>
杨何慈祥抚须,再不与魏相多说什么,与石建并肩离开了。</p>
魏相不敢起身,一直到杨何彻底离开后,他才敢直起身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