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1 / 2)

从感情上来说,王琼认为杨大知县说的并没有错,什么士人拥戴这些玩意儿都特么是扯淡,老百姓是否拥护才是正经的。</p>

别的不说,就说这些读书人心心念念怀念的大元——除了在口头上怀念,他们还能干什么?</p>

可是老百姓不一样啊,自个儿上次来宁阳县被一个老妪给忽悠了,后来当着宁阳县青壮的面骂了杨大知县几句,结果是被揍得那叫一个惨——王琼甚至还隐隐约约的听到一个青壮说要挖个坑然后把自己给埋那儿!</p>

一想到这儿,王琼又不自觉的伸手摸了摸脸颊。</p>

好像还有点儿疼。</p>

可是从理智上而言,王琼认为杨大知县的理论多少还是有点儿不靠谱。</p>

就算皇帝陛下不要脸面了,你杨大知县就能保证民间所有的百姓都能跟你宁阳县的百姓一样拥戴大明?</p>

别忘了,你宁阳县能的百姓拥戴大明是因为你杨大知县,是因为朝廷确实在宁阳县遭遇干旱的时候往宁阳县调拨了粮食,是因为皇帝陛下和太子殿下赏赐了一大堆的牛马和鸭鸡等禽畜外加一大堆的种子和农具,宁阳县的百姓感念着皇帝陛下和太子殿下的恩德,所以才会拥戴大明。</p>

可是其他县呢?</p>

有的是没遭遇旱灾、蝗灾,所以朝廷并没有给他们调拨粮食,皇帝陛下和太子殿下也没有给他们赏赐各种禽畜和种子、农具,他们对待大明的归属感又能有多强?</p>

尤其是燕云十六州的百姓,很多人都已经不再拿江南的汉人当同族,你还能指望他们心向大明?</p>

然而让王琼没有想到的是,在听过王琼的担心后,杨大知县居然又呵的笑了一声道:“自古以来,人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陛下和朝廷过于优待士人,百姓便容易心生不满。”</p>

“而且北方的士子读书不如南方士子,能够考中功名的人数也必然不如南方士子,这种情况下的优待,落在北方士子眼中还能算是优待么?”</p>

“倘若陛下和朝廷再单独优抚北方士子,那南方士子的心里就能没有什么想法?”</p>

听着杨大知县说了这么一大堆,王琼开始感觉自己的脑子不够用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