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是朱皇帝定下的规矩嘛,不因言罪人,弹劾错了也不会受罚。</p>
然后,弹劾宁阳知县杨少峰残酷害民,弹劾兖州知府吴祖德官官相护,弹劾平章政事常遇春识人不明,弹劾山东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汪广洋尸位素餐的奏本,就如雪花一般飞向通政司,飞向宫里。</p>
整个大明朝的官场都因为一个陈二的死而大为震动,官老爷们也因为不同的意见而分为三派。</p>
一部分官老爷觉得区区一个陈二,死就死了嘛,而且这家伙还是因为收继婚这种有悖人伦的事情而死,死的好!</p>
也有一部分官老爷觉得收继婚比较是流传百余年的风俗,就算要禁也不是一天就能彻底禁止,而且朝廷之前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所谓不教而诛谓之虐,杨少峰和吴祖德两人逼死陈二,就是残酷害民的酷吏,必须要严惩才行。</p>
还有一部分官老爷则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尤其是一想到杨少峰不占不贪,把一个残破不堪的宁阳县搞得风生水起,数次得到朱重八朱皇帝的夸奖,这些官老爷们就巴不得事情再热闹一点儿。</p>
这让朱重八朱皇帝也大为震怒。</p>
后两种的官老爷真是恨杨少峰和吴祖德官逼民死吗?</p>
并不是。</p>
说白了,这些人并不在乎陈二的死活,更不在乎到底是不是杨少峰和吴祖德逼死陈二。</p>
他们在乎的,或者说他们正在干的,只不过是借着御史的手去弹劾杨少峰和吴祖德,借着御史的手去弹劾常遇春。</p>
而他们最后的目标也不是杨少峰和吴祖德,甚至也不是常遇春,而是自己这个大明皇帝!</p>
但是朱重八朱皇帝又不能因为这个案子去治御史们的罪,因为这还真是他朱重八朱皇帝亲自定下的规矩:无论御史们有没有证据,也无论他们的弹劾正确与否,朝廷都不会因言而罪人。</p>
这一点,在大明时期各种野到不能再野的野史上面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p>
(/95424/95424929/16030793.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