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李德友的话,李凡笑了笑。</p>
这也难怪李德友这么说,在李凡的印象中,以前李岗村的鱼塘,只要说有人要起鱼,那村里可是热闹的很。</p>
从第1天放水,那鱼塘边就站满了围观的村民。</p>
等到了第2天鱼塘的水放干差不多的时候,那就更是热闹极了。</p>
一旦这主家把鱼收的差不多的时候,那一直围观的的村民就一窝蜂的冲进鱼塘。</p>
这起鱼总归是有漏网之鱼的,小水坑里,泥巴缝里,这被村民捞到了,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了。</p>
有的时候运气好,能捞个一大盆。</p>
不过基本上都是小鱼,大一点的鱼就算捞到了也会还给主家。</p>
这种情况主家也不会说些什么,也算是村子里的一个特色吧。</p>
不过这种情况在李岗村迁址后,李凡就再也没有见到过。</p>
一方面是村里养鱼的少了,还有一方面就是起鱼的时候,大部分都是鱼商来收了。</p>
以前不一样,以前养鱼的时候,哪里会有鱼商过来收呀,都是村里人帮忙起鱼,然后自己拿到市场上去卖。</p>
所以当时起鱼,都是需要村里人帮忙的。</p>
“那倒不是,我不是想着上一次火盆,村里人出了不少力嘛,嗯,我寻思着这鱼吧,挨家挨户送一点~”</p>
李凡叼上烟,点着后吸了一口笑着说道。</p>
1号塘现在存鱼主要是鳊鱼,草鱼还有青鱼。</p>
本来他是想着青鱼留下来,等到明年的时候继续放回1号糖。</p>
可后面想了一想,没有那个必要,十条青鱼也才千把来块钱,来回折腾反而有些费事。</p>
马上刚好也快过年了,这青鱼刚好可以拿来做咸鱼。</p>
别看钓鱼佬们对这个青鱼大小不太满意,但如果放平常人家做咸鱼可是再合适不过了。</p>
像李岗村家里腌咸鱼的话,一般也就在7斤到8斤这样。</p>
倒也不是不想腌大鱼,而是这个市场上呢,大一点的青鱼呀,它不好买。</p>
别的地方不知道,在李岗村咸鱼是越大越好,因为鱼谐音年年有余的余。</p>
今年腌的咸鱼越大,明年余下来的财越多。</p>
1号塘里的青鱼,那可是差不多有十四五斤这样。</p>
所以李凡心里想的就是,家里面留个一两条,剩下的给李德友,李老舅,二爹五太等人啊,每家送上一条。</p>
这刚好又想到了,之前村里人送火盆,当时他就准备挨家挨户的去走一圈,结果被李老舅拦下了。</p>
这现在眼看着也快到过年了,刚好会所也没什么事情,倒不如趁着这个时候,把这村里人的人情给还了,老这么拖着也不是个事儿。</p>
开业当天,警察来了那动静闹的,要不是李岗村的村民,这事还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子。</p>
那这去肯定也不能空手,你就按一家一箱奶来算的话,一箱奶咋说也得个三四十了。</p>
钱多钱少也就算了,可如果按照李老舅的话来说,这个头不能开。</p>
思来想去,就送这1号塘的鱼反而是最划算的。</p>
塘里的草鱼经过了三个多月,又长大了一点,大的有个4斤多重,稍微小一点的也有个三斤重。</p>
鳊鱼现在长势也不错,毕竟钓鱼佬打起窝子来,可是非常舍得的。</p>
那玉米就和不要钱一样,一勺又一勺,噼里啪啦的往下砸。</p>
按照1号塘的存鱼来看,每家领个几条鳊鱼,再领个两条草鱼是完全够用的。</p>
“ 不错不错,你这个想法我觉得可以,但是你可得考虑清楚,李岗村可是足足有500多户,这一家搞个几条,那这塘里的鱼可就没多少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