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哥。”</p>
杨清深吸了口气,组织好语言,随后开口。</p>
“可是两位尚书,不仅将宣府今年上报的军火数额减半,还让将军在宣府的粮饷上,收敛一些。”</p>
杨通面色沉重地点了点头:“现在陛下刚查过一次帐,风声正紧,兵部削减一半数额的军火,也可以理解。”</p>
“至于粮饷上面收敛一些,他们不说我也知道。”</p>
“我已经准备将去年欠的一部分军饷,发给下面的将士们了,避避风头嘛。”</p>
杨通的心情好受了一些:“就这些吗?”</p>
“还有……”</p>
杨清咬了咬牙:“两位尚书还要求他们的分红,一点都不能少!”</p>
“什么?!”</p>
杨通勃然大怒,怀疑自己耳朵听错了。</p>
兵部削减了一半的军火供应,那就相当于削减了他们一半的收入。</p>
同时还要让他在粮饷上收敛一些,这就又是一大笔损失。</p>
杨通已经退让到这个地步了,这两个江南人,竟然还如此咄咄逼人,还妄想要和之前一样数额的分红。</p>
这让他从哪里去找这部分银子?</p>
难道要让他自掏腰包,把自己的银子拿出来给他们吗?!</p>
“这两个老匹夫,欺人太甚!”</p>
杨通狠狠的砸了一下桌面,将帐中的杨清和周弘毅两人吓了一跳。</p>
杨清怕杨通冲动,连忙出声劝阻:“大哥,两位尚书毕竟是陛下的近臣,位高权重,咱们千万不能得罪他们。”</p>
“而且现在正是敏感时期,两位尚书在这件事上,也帮了很大的忙,于慎的意思是……这银子该给……”</p>
“哼!”</p>
杨通冷哼一声:“你那个大舅哥里外装好人,好话都被他说尽了。”</p>
“这……”</p>
杨清的表情有些尴尬,没有再说话。</p>
杨通阴沉着脸:“这银子他们要,那我就给!”</p>
突然,杨通看向站在一边的周弘毅,问道:“军饷都发下去了吗?”</p>
周弘毅吓得浑身一激灵,连忙回答:“回将军,一共九万将士,每人一两银子,共九万两银子,都已经分发了下去。”</p>
宣府有拱卫京师的职能,是最重要的一处边镇,兵力最多时有十五万将士镇守宣府。</p>
但自土木堡之后,宣府的兵力就大为减少,经过数十年的恢复后,宣府本来应有十三万将士。</p>
可不久前鞑靼小王子偷袭宣府后,宣府遭受重创,兵力掉到了九万人。</p>
而宣府的普通士兵,一年的军饷是十五两,相当于一个普通人家三年的吃穿用度。</p>
而这十五两军饷里面,还有一部分是大明朝廷利用开中法,用粮食来支付的。</p>
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普通士兵在宣府镇守一年,应该能拿到七八两的现银。</p>
但实际情况却是,既有大明朝廷拖欠军饷,又有各级官员上下其手,每年能运到宣府的现银就不多。</p>
好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知道拿不到满饷的情况下,边将往往会选择吃空饷。</p>
比如宣府现在只有九万人马,但他对朝廷报的数额是是十一万。</p>
多出来的两万士兵的军饷,就被杨通吃了。</p>
再吃点其他将士的军饷,杨通也算是混个温饱。</p>
就这么层层剥削下来,将士们一年实际能拿到手的现银,不会超过五两。</p>
杨通此次一口气就发了一两银子,已经算是非常大的手笔了。</p>
当然,宣府士兵过得最好的时候,还得是杨洪任宣府总兵官的时候。</p>
那时候别说十五两的满饷,杨洪生意好的时候,底下的士兵一年甚至能领到二十多两银子。</p>
这么好的领导,谁不愿意跟着他干啊。</p>
杨通点了点头,咬牙切齿地说道:“把两位尚书大人的银子准备好,发往江南去。”</p>
“不够的,我自己出银给他补!”</p>
“是,杨总兵!”</p>
周弘毅领命之后,又小心翼翼地问道:“那杨总兵?周围的仓库还烧不烧?”</p>
“既然陛下已经不查了,那还烧什么烧?”</p>
“现在烧了仓库,只会平白惹人怀疑。”</p>
杨通收到风声这几天,自然也没在宣府空坐着等消息,已经在想办法平账了。</p>
杨通说着,突然话锋一转,问道:“杨魁呢?叫杨魁来。”</p>
“是!”</p>
周弘毅立刻领命而去,很快便带着一个年轻的将领走进帐内。</p>
“爹,你找我?”</p>
杨魁走进帐篷里,好奇地问道。</p>
杨通眉头一皱,语气非常不满:“什么爹?!”</p>
“说过多少次了,在军中称职务!”</p>
“是,总兵大人!”</p>
杨魁突然神情一肃,知道杨通这是要给他安排任务了。</p>
“你那两万亲军,训练得怎么样了?”</p>
杨通别有深意地问道:“忠诚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