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大明王朝,正式进入弘治二年!(1 / 2)

“徐溥,户部清丈天下田亩的事,办得怎么样了?”</p>

朱祐樘又对户部尚书徐溥问道。</p>

徐溥拱手作答:“回陛下,顺天府周围的田亩,已经清查完毕了。”</p>

“整个北直隶的清查进度是最快的,已经清查的差不多了。”</p>

“其次便是晋州,因为离北直隶比较近,所以清查得进度也不错。”</p>

“王俨,杨继宗,覃鲁等人,此刻已经前往晋州清查田亩了。”</p>

“中原地区的清查情况,也算喜人。”</p>

“只是西北,西南,还有东南这些省份,清查的进度就有些落后了。”</p>

朱祐樘点了点头,继续问道:“记录在册的田亩数量,有多少亩了?”</p>

“在清查田亩的过程中,有遇到什么困难吗?”</p>

徐溥:“回陛下,记录在册的田亩数量,现在为七千八百六十九万两千一百五十七亩。”</p>

“光是北直隶记录在册的数据,就达四千三百万余亩。”</p>

朱祐樘心中了然,对于这次丈量土地的结果,户部应该是不敢瞒报或者少报的。</p>

派去天下各处丈量土地的测量小组里,不仅有都察院的人在监督,还有西厂的人在看着。</p>

户部的人若想耍任何小把戏,都会被西厂当场捉拿入狱。</p>

最后,朱祐樘又问一句关于币值改革的事情。</p>

徐溥的回应是形势喜人,不仅京城的官员们各个使用弘治宝钞。</p>

那些京城的百姓们,还有来京城做生日的商贾们,也都愿意使用弘治宝钞,来代替笨重的银两。</p>

往往是外地商贾,运着大笔的银两来到京城后,第一时间就把银两存入京城分行内,拿到相对应的宝钞。</p>

随后用轻便的宝钞在京城内,和各种商户做生意。</p>

到了离开京城时,再将剩下的宝钞换成银两离开。</p>

有些经常往返京城和地方的商贾,更是直接留着宝钞,等到下次进京时再用。</p>

听到徐溥的汇报之后,朱祐樘喝了一杯酒,知道自己币值改革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一半了。</p>

币值改革作为税收改革的前置措施,它真正的作用,其实就是易于货币流通,加快大明王朝的经济发展。</p>

同时,也是为了重建大明的铸币权。</p>

不是说大明朝廷现在没有了铸币权,而是因为大明朝廷缺银缺得厉害!</p>

自古以来,中原这块土地的产银量就低,能制作成银锭的就更少了。</p>

所以明朝中期,一度出现了银荒,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p>

直到隆庆开关之后,大量白银流入明朝之后,缺银的情况才有所缓解。</p>

而使用弘治宝钞之后,就不会再出现银荒的情况了。</p>

现在来京城的商贾们,已经知道了弘治宝钞的便利性。</p>

那么以后当大明银行,在两京十三省都开设分行之后。</p>

可以预见的是,许多往来各地做生意的商人,会倾向于先把银两放在本地的分行里,兑换成宝钞。</p>

等他们到了外地之后,再从外地的银行中,用宝钞换回银两。</p>

这种方式不仅便利,而且安全,不用再押着装满银两的马车到处跑。</p>

当然,以后这种存储大量银两又提现的方式,朱祐樘会开始收取一定的手续费。</p>

等到商人们心疼那些手续费后,就会减少提取银两的次数,市面上流通的银两会越来越少,宝钞则会越来越多。</p>

直到最后,当市面上只流行宝钞后,朱祐樘就会禁止民间进行银钱买卖,必须用弘治宝钞。</p>

随后,朱祐樘就会开始慢慢地超发货币,在悄无声息间,使弘治宝钞有序受控地开始贬值,造成可控的通货膨胀。</p>

而这时候,大明朝廷会神不知鬼不觉地,攫取大量的利益。</p>

比如说现在一两银子的实际购买力,可能相当于一万元。</p>

再过十年,一两银子兑换一贯弘治宝钞,但一贯弘治宝钞的实际购买力,就只有九千五百块了。</p>

这五百块,就被大明朝廷给赚走了。</p>

搞钱,不是杀几个贪官就能充实国库的。</p>

必须形成一套完美运行的制度,要无时无刻,不声不响地收割全大明百姓的财富,才是长久之计。</p>

朱祐樘放下酒杯,对徐溥下令:“甚好,那么等过完年后,户部和宝钞司便在应天府,浙州府,粤州府,蜀州府,长安府这五个地方,开设分行吧。”</p>

“是,陛下。”</p>

徐溥拱手领命。</p>

开乡试科举,清丈天下田亩,在五个州府设立大明银行分行。</p>

这三件事,就是朱祐樘开年之后,在内政上,重点着手的要事。</p>

在朱祐樘和内阁六部商讨国事的时候,朱祐樘的后妃们,也在说着私密话。</p>

“恭喜两位姐妹,深受陛下宠爱,今日双双晋封,真是个值得贺喜的日子。”</p>

柳如是端起酒杯,祝贺着身边的陈圆圆和董小宛。</p>

陈圆圆和董小宛眼中的喜色一滞,忙端起酒杯:“多谢柳姐姐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