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太明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出现了。</p>
不亲眼见见,白素素不放心。</p>
朱开元听说要出去,他自然是喜欢的。</p>
有时候想想,什么人什么命。</p>
一辈子都没想过要坐上那把椅子,确实也不是在宫里呆得住的人。</p>
平时只要没事儿,他都会军营。</p>
知道白素素想出去朱开元自然是配合的。</p>
夫妻俩这次决定不走远就在盛京一两百里路的地方随意看看。</p>
连着若芳姑姑一并带了出去。</p>
“姑姑,您看,我们现在是离盛京八十多里的地方了。”</p>
紫菱跟着主子走南闯北,这些年也算是见识不少。</p>
从这儿路过的次数无数,一次比一次强。</p>
“这个地方叫淮口镇?”</p>
傍晚歇息,若芳姑姑看着这个似曾相似小镇问。</p>
“是的,是淮口镇。”</p>
“变化真大啊。”若芳姑姑记得自己第一次出盛京的时候也是在这个镇上歇了一宿。</p>
那时候百姓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看见陌生人眼里都是惊恐怕和胆怯。</p>
事隔几年再看现在,虽然大部分人的衣服也还有补丁。</p>
但是真的是补上了,不再是东一块西一块,而且,穿戴都很整洁。</p>
脸上也有了笑容,看着陌生车辆人员也仅仅是看看,感觉是习以为常了。</p>
说明这儿经常有外地人前来了。</p>
再看两边的商铺,掌柜迎来送往脸上带着笑。</p>
那些跟着大人在镇上逛的小孩儿手上还有一些零嘴糕点。</p>
说明温饱问题是解决了。</p>
吃不上饭的人家,哪有闲钱给孩子买零嘴。</p>
但凡手指缝里能漏出来一文钱,孩子要也会迁就给买了。</p>
大人小孩脸上都有笑,就说明日子是真的过起来了。</p>
“是的,姑姑,您看,当年我们也是住的这家客栈。”</p>
紫菱被白素素要求扶着点若芳姑姑,她边走边说:“当年我们住的是前面的那间屋子,现在掌柜又修了一个三层楼的院子,客人还多。”</p>
“是啊,当年他家好像没有小二,是一个十来岁的闺女扮成的小二对吧?”</p>
现在客栈里都有四个小二。</p>
客栈的生意好,就说明来往客商多。</p>
更说明了百姓安居乐业了。</p>
正说着话,一个年轻妇人抱着几个月大的孩子进来了。</p>
“大小姐来了,老爷和太太在内院。”</p>
“好的,知道了,谢谢胡叔。”</p>
妇人就抱着孩子往后院去了。</p>
“姑姑,您看,是不是当年那个小姑娘?”</p>
“可不,时间过得真快,她都当娘了。”</p>
若芳姑姑看着小妇人的背影嘴角噙着笑。</p>
真没想到正说着就看见她了。</p>
当年的小二变成了大小姐,掌柜成了东家老爷了。</p>
可见生意是真的越做越大。</p>
白素素一行要了五个上房,这房子布置得也比当年强。</p>
(/62961/62961569/14329017.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