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家老宅,这几天热闹。</p>
一是从来不回来的聂家举家迁回来了。</p>
二是,聂家发嫁了不少的丫头,连着通房妾室都发嫁了。</p>
当然,也卖了不少。</p>
都说叫花子还有三包烂衣裳。</p>
抄家后的聂家,分文都没有,这会儿嫁人收彩礼,又卖了丫头,打发了一些下人,郑氏手上总算有两百余两银子的余钱。</p>
“母亲,这是我们家全部的家当了。交给您保管着。”</p>
当家不容易啊。</p>
特别是这会儿当家,不足十天的时间让她头发都白了不少。</p>
夜里还常常睡不着。</p>
“老大家的,这个家就全靠你了,这钱,你自己拿着,如今聂家再不是家大业大的,你看着点花。”</p>
聂家现在的还余下主子二十一人,仆妇丫头和妾室九人。</p>
一共就三十人了。</p>
当年主仆共二百三十人,只余下了零头。</p>
这才是真正的家道中落,落坡的凤凰不如鸡。</p>
两百两银子,全部的家当。</p>
“老大家的,诺哥儿、韧哥儿和松哥儿还是得读书,你看这事儿……”</p>
“母亲,咱们家孩子没法走仕途了,依媳妇的意思,就由二弟妹自己启蒙,教导一下孩子们读书识字吧。”</p>
听老太太的意思是要请先生?</p>
她还真是想得天真。</p>
殊不知,请先生光是束脩都是好大一笔开支,再则,家里也住不下。</p>
如今除了老太太,其他人都是好几个一间屋子。</p>
下人们更可惜,全是在柴房里打地铺。</p>
这样的聂家,请先生恐怕也没人来。</p>
再则,请先生教孩子们学什么?</p>
不能科考,再学那些酸儒的吟诗作画又不能当饭吃。</p>
要依着郑氏,还不如让这些孩子和村里的孩子一起下地学着点种地爬树摸鱼什么的,至少还能替家里找点填肚子的东西。</p>
周氏读的书比自己好,性子也泼辣,与其整天各种吵吵闹闹的不得安宁,不如让她管几孩子吧。</p>
“等孩子们大一点,还是让去学着做点什么营生吧。”</p>
郑氏是想说到时候请三房的幺叔帮忙关照一二的。</p>
这话,到底没敢说出来。</p>
公婆这些年也是将人三房得罪狠了,这才让幺叔出族。</p>
郑氏曾经还以为幺叔这一步棋走得差,殊不知居然会是绝处逢生的阳光大道。</p>
试想一下,若是三房也倒了,那聂家才是真正的一点希望都没有了。</p>
聂政江此人,郑氏还是了解的。</p>
这会儿碍于情况特殊不敢上门,以后肯定还是会关照一二的。</p>
他原本就是一个心善之人,对下人也极好。</p>
就不信能眼睁睁的看着大房受苦不理不问。</p>
当然,大房也不能上赶着去粘上,凡事都有一个渡。</p>
回头让自己的小儿子松儿跟着三房学做营生,相信他会同意的。</p>
想到这儿,郑氏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和三房打好关系。</p>
万不能以婆婆的喜好来做事。</p>
“学营生,那最下等的事儿让孩子们去做?”</p>
黄氏突然怒喝道:“你疯了不成?”</p>
“母亲!”</p>
郑氏都气笑了。</p>
什么时候了,还想着工农士商,还想着谁比谁高贵?</p>
也不看看,生存才是聂家第一要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