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盐商(2 / 2)

可是他们发现一个大问题:不敢接手就意味着失去了这一批客人。</p>

而这一批客人恰恰又是最有钱有势的。</p>

原本和对门红香楼生意都是不相上下的,结果这货币券一搅和,人家也不看咱家姑娘漂亮不漂亮了,径直往街对面的门里走。</p>

这事儿不对劲儿!</p>

很快,别的商户也同意收货币券了。</p>

最主要的就是,他们发现其实也不用怕,收了就存到大通钱庄去,然后过段时间再去取,还可以提取实物黄金白银,而且,还有利息。</p>

一来二去,不到半年时间,原本不看好的货币券成了京城的流通物。</p>

就算是普通百姓手中都有两张这样的货币券了。</p>

“回主子,情况良好。”</p>

章大人大大的松了一口气。</p>

主要是觉得主子搞这个风险很大,一个不好怕引起连锁反应,他们造反了咋整?</p>

“如此就推广开去,大通钱庄收的货币券是可以兑换金银的。”</p>

四大家族不要脸抵制她,她就是要趁这个机会抢业务。</p>

朝廷官员从上到下全都变成了发放货币券,事实上也是节俭了很大一部分。</p>

为啥?</p>

以前朝廷采购粮食和布匹中间也有猫腻,而且还很多。</p>

这样一来,直接就断了不少人的财路。</p>

对实施这个政策恨得牙根痒痒,却又没办法。</p>

“启禀主子,国债券也卖完了。”</p>

章大人意外的发现,货币券流通后居然带动了国债券。</p>

“卖完了自然是好事儿。”</p>

可是,章大人担心还不上啊。</p>

这是白素素考虑的问题。</p>

统一了货币政策,白素素又拿盐商开刀了。</p>

历朝历代,盐商那可是最富有的。</p>

在这个鸡犬相闻老老不相往来的农业社会很多东西都是自给自足的,唯有盐和铁是需要购买的。</p>

除了产盐区外,其他产盐的地方价格都贵出很多倍。</p>

食盐专卖无异于垄断,盐商其实都是地方官员的包税人。</p>

哪一个盐商的背后不是站着一群的人。</p>

没道理富了他们穷了朝廷。</p>

白素素知道这一动作会引起轰动,也会令很多人不满。</p>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除了海盐外还有井盐!</p>

恰恰白素素又知道在西南有个地方出井盐,据她让兰风查到的消息是:没有开采。</p>

所以,朝廷这边就去开采井盐了。</p>

白素素打的主意是两条腿走路,待井盐能大量供应的时候再和盐商算账。</p>

怎么着也得剥一层的皮出来才行。</p>

加到税收,海盐盐商就算想涨价也有井盐撑着,到时候他们也没办法了。</p>

这样也不至于苦的还是百姓。</p>

白素素派人查了产盐区,产量,盐商等具体情况。</p>

虽然早知道这是一条暴富的产业链,但是富的程度让她暗暗咂舌。</p>

国库都空了,盐商的银子简直可以买下数个城池。</p>

真不知道,那个昏君是怎么坐稳的这二十多年的龙椅。</p>

估计着朱开元不起事,那些盐商时刻能够代替吧。</p>

这样一想,白素素又忍不住多了一个心眼,派人去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p>

还真怕事情一闹他们就造反。</p>

(/62961/62961569/14329371.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