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随着太平道泱泱造反之势席卷天下的时候,夏日也悄然降临。</p>
颍川。</p>
阳翟。</p>
颍川一直被天下士人称之为士族的中心,而阳翟作为颍川的郡治,更是如此。</p>
然而,往日里繁华无比,遍地都是名士名儒的阳翟如今却是四门城门紧闭。</p>
就连城中的街上都极少有人走动。</p>
城头上的士兵也比往日多出了数倍之多。</p>
一面面刺绘着‘朱’字的战旗插在城头上。</p>
时值晌午,无风无波,红色的战旗拉松着贴在旗杆上,就如同此时城墙上士兵的士气一般全无。</p>
阳翟城内,刺史府。</p>
新上任的豫州刺史王允早在十数日之前就已经抵达了阳翟。</p>
此时,刺史府中,新上任的王允正坐在刺史府正厅的主位上。</p>
除了王允之外,厅内左右分别还坐着数人。</p>
坐在王允左下手位置第一个是一个年近四十,方脸粗眉皮肤粗糙,穿着一身盔甲,背后黑色披风的大将。</p>
大将面色阴沉,眉宇之间有一抹戾气环绕。</p>
而坐在大将对面的,则是数名身着文士长袍年纪各异的男人。</p>
厅外脚步声音响起。</p>
一名年近三十,面色威武穿着一身盔甲身后是一条白色披风的武将大步流星的按着腰间的剑柄走了进来。</p>
中年男人走进大厅之后先是左右环绕了一眼,最终将目光落在了朱儁的身上。</p>
随后拱手作揖说道:“将军,放出去的斥候都回来了,但是都没有段羽大军的消息。”</p>
“一共五路斥候,都说没有看到段羽的大军。”</p>
嗯?</p>
坐在王允左下手位置的朱儁眉头一皱:“都没有看到?”</p>
走进厅内的孙坚点了点头。</p>
“是的将军。”</p>
朱儁的目光转向了王允。</p>
坐在主位上,面前案几上放着刺史大印的一身黑色长袍的王允也是眉头紧皱。</p>
段羽从洛阳发兵已经将近十日。</p>
这是洛阳发来的情报。</p>
但从洛阳到颍川,显然用不了这么长时间。</p>
按理来说,段羽的兵马早就已经应该出现在颍川。</p>
即便没有抵达阳翟,但最起码应该在颍川境内。</p>
可是前前后后从五日之前他们已经派出去了数十股斥候,但却都没有看到段羽的兵马。</p>
紧锁着眉头,双手攥着黑袍袖口的王允一声不吭。</p>
比起去年此时的王允,如今坐在主位上的王允明显好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p>
黑了瘦了,昔日身上的那股文臣的风骨已经在流亡大半年的日子当中褪去了不少。</p>
闪烁的目光当中明显带着一抹阴霾之气。</p>
去年,长子被段羽当街斩杀。</p>
而他也因为私放长子而获罪流亡。</p>
若不是太平道忽然叛乱,皇帝下令大赦天下党人,他如今可能还在流亡。</p>
在得知段羽即将发兵豫州镇压黄巾之后,从洛阳上任,并且在途中遇到了朱儁的王允就十分想迫切的知道段羽的消息。</p>
看了一眼厅内的众人,王允将眼底的阴霾隐藏了起来。</p>
“朱将军,不管段羽是否前来,目前且在何处,我们都要镇压乱军。</p>
如今皇甫嵩被包围在长社,叛军围而不攻,城中人心惶惶,若在不能将其解救,等长社告破之后,贼兵便会返回进攻我等。”</p>
“那时我等外无援兵,城中兵马又少,朱将军......”</p>
说到这里的时候,王允的话音停顿说道:“朱将军该不会是要将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吧。”</p>
朱儁眉毛一皱。</p>
王允说的这个他人,厅内在座的没有不知道的。</p>
朱儁首战不利,被波才击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