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纠率领韩军慢慢腾腾地过了河,也随着魏军的足迹进入宁城。宁城的破败让公子纠惊诧不已。他让韩军在四乡搜集粮食,但四乡各邑里均人烟稀少,甚至杂草丛生。只有在比较远的地方有一些比较坚固的城池,聚集着不少邑民。公子纠派人去那里征粮,那里也很给面子,立即就运来了上千石粮食。千石粮食对那些小城来说已经不少了,但对于一支二万人的大军来说,还不够一天半食的量。</p>
就在韩军进退维谷之时,新垣衍派人送来了补给,并让韩军进驻朝歌。公子纠对这一带的地形地势不熟,只知道朝歌是过去卫国的首都,是商都的一部分,是魏国的一处大城。听到新垣衍让自己进驻朝歌,不虞有他,立即率军迅速北上。</p>
韩军过河后,楚军也跟着过了河。面对茅、宁周围的严峻局势,楚军发挥了坚强的战斗力:驻地周围的粮食颗粒无存;远处还在进行防御的城池,基本不出言警告,直接过去把城给灭了。有几座城池因为前两天刚刚交出军粮,韩国大军就立即北上,以为混过去了;没想到楚军和韩军虽然是联军,却不是同一支部队,被楚军的搞得措手不及,城池被攻破。</p>
楚军并不大肆烧杀,而是把人夫、牲口和物资全都编入队伍,一起运往前线。新垣衍在汲城听到楚军在茅、宁等地的行动后,也派使臣给楚军送来给养。使臣同时邀请芒申率军进驻顿丘。</p>
芒申比公子纠有些头脑,他问使臣道:“顿丘何处?”</p>
使臣道:“诗云,‘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即此也。”</p>
芒申道:“彼当居淇之北。”</p>
使臣道:“然也!”</p>
芒申道:“而汲乃在淇之牧野……”</p>
使臣当即明白了芒申的意思,急忙解释道:“汲者,魏祖陵之所在,未敢以他卒为守,而魏自守之。今秦在新中,以偏师逆吾。韩先出尝秦,而楚出其后,必破焉。”</p>
芒申道:“吾等皆与秦战,未知魏当何如?”</p>
使臣道:“新中者,故魏邑,而为赵所取。今守新中者,乃赵人也。秦偏师既退,魏自当出师以取新中。”</p>
芒申用疑惑的眼神看了看使臣,犹豫片刻道:“臣愿亲往汲城与将军会,愿使君报之!”</p>
楚军在渡过黄河后,没有沿着韩军韩军的道路,顺着黄河向东北方向前进,而是从守城向北,在宁城、茅城、凡城、共城之间的区域占领了若干处不大的城邑。</p>
芒申送走新垣衍的使臣后,即命令部队暂停向东前进,只在原地休整,同时向汲城方向哨探。</p>
宁城距离汲城不过百里。芒申将自己的大帐设在宁城。宁城虽然已经屡遭残破,但至少城垣是完整的,比临时构筑的野外工事还是要强出不少。城内人口虽然已经不多,但房舍并不缺少。楚军过河后,前军向北进发,后军督领的粮草、辎重就留在宁城,有足够的仓廪安置。</p>
使臣离开后不几天,便返回了宁城。他带来了新垣衍的大公子新垣伯。新垣伯代表父亲,请芒申前往汲城与新垣衍相会。</p>
芒申带着自己的随从以及一营楚军,浩浩荡荡前往汲城。</p>
汲城南离黄河岸边不远,北临太行。那一带巍峨的太行山脉,的确有左龙右虎之势,再加上黄河映带,的确是一处难得的风水宝地!然而因为汲城与太行之间是魏的祖陵所在,韩国军队不能走城北,只能走城南,沿着黄河岸边前进。而且为了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韩军的前进路线被设定在汲城十里之外。这样一来,韩军的韩军道路变得十分狭窄,韩军两万余人沿着这条路走了十天,也还没有过完。拖拖拉拉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新垣衍很贴心地当了一次优秀东道主,为韩军准备了充足的餐食。韩军为了得到更多的粮食供应,有意减缓前进的速度。</p>
芒申在这一片杂乱中进入了汲城,和新垣衍一起迎接他的还有韩军主将公子纠。</p>
经过一番例行的叙礼,三人一起进入新垣衍的大帐。三军主将相聚,盛大的排场必不可少。新垣衍为东道,芒申和公子纠皆为客。因为公子纠是韩王宗亲,位在芒申之上。三人的随从则在庭中廊下设席。鼎簋具陈,酒肉横列,宾主尽欢。新垣衍还从魏王陵的守卫中,调来了歌舞伎,侑酒助兴。</p>
席间,芒申悄悄地问公子纠道:“韩王亦知蔡卿之亡乎?”</p>
公子纠看了一眼芒申,道:“未知其详也。”</p>
芒申道:“敝邑蔡卿使于周,以合纵也。令纵已合,而蔡卿无踪,良可疑也。”</p>
公子纠道:“必也为贵戚所忌,横死他乡!”</p>
芒申道:“何谓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