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按预定的计划,把相应的秦军和邑民拉上城墙,并在城墙下准备好预备队,随时接应。</p>
经过一阵难挨的等待,赵军经于发起了冲锋。第一波是两个营一千人,排成两个方阵,杀了过来。两阵之间是一具简易的冲车。昨天的壕沟没有完全填满,过壕沟时略有吃力,公乘趁机向那些露出破绽的地方,特别是冲车所在发起一阵阵齐射,射倒了不少人,但不足以停止进攻的步伐。很快赵军就冲到城下,弓箭兵往城上射箭,冲车开始撞门,一些精锐的步兵,则开始用各种方法爬城。</p>
爬城看来气势汹汹,其实威胁不大,主要起到牵制防守兵力的作用。公乘自然不会上当,指挥民军用大石头顺着城门往下扔。赵军也向城门附近集中射击,掩护撞门。但邑民们在秦军的压迫下,不顾伤亡,拼命往下扔大石头。哪些大石头就算砸不到人,也能起到掩护城门的作用。赵军在城门下死伤惨重,冲车也终于被砸毁。赵军鸣金收兵。秦军对着撤退的赵军又是一阵射击,还打开两侧的城门,追出了百十步。赵军撤退很快,伤员也都被拖走了,没有给秦军留下什么战利品,只把射出的箭矢都给捡拾回去。</p>
还没等出击的秦军完全撤回城内,赵军的第二波攻击又发动了。公乘也将第二批轮换的军民拉上城来,把刚才作战的部队撤下去休息,受伤的包扎伤口。</p>
这一批进攻也带有冲车,但由于城门口堆了大量的石头,士兵被迫冒着箭矢和擂石,搬开这些碍事的石头,反而遭来过多的石头反击,在城门下伤亡不小。强硬的爬城没有什么成效,多数爬不到城墙上,少数勉强爬上去的,也被秦军挑下来,摔得半死。</p>
但赵军悍不畏死,竟然死战不退,而且第三批也冲了上来。公乘来不及指挥人员轮换,只得就以目前的阵容抵抗。</p>
箭矢和石块乱飞,女人们烧的滚汤,用大瓮担上城来,兜头浇到赵军身上。赵军的伤亡每时每刻都在增加。但赵军好像熟视无睹,只顾拼命往城上爬,往城门处冲撞。</p>
城门处的战斗最为惨烈。赵军在这里不知倒下了多少士兵,但立即有士兵顶上来。第二个冲车也被砸毁,但第三个又冲了上来。弓箭的作用虽然微不足道,但赵军集中火力射击城门楼,倒也给秦军造成了一定伤亡。公乘命令弓箭兵优先射击对方的弓箭兵。因为秦军占有高度优势,弓箭的射程天然比赵军远,赵军的弓箭兵事实上是在秦军的射程内,毫无遮挡地战斗,损失也最为惨重。</p>
赵军万人将近乎冷血地将一批批士兵投入几乎毫无希望的爬城战,任由伤员们横七竖八地倒在城外,悲惨哀号。秦军虽然伤亡不大,但体力消耗巨大,动作渐渐变形。而赵军可以投入的兵力也渐渐枯竭,双方都进入到最后时刻。而太阳也渐渐西沉。</p>
突然,瞭望大声呼喊道:“援军至矣!援军至矣!”公乘回头看时,只见大批秦军从浮桥冲了过来,略一整队,即向城池这边杀来。援军的到达,让已经精疲力尽的秦军平添了气力,他们大声呼喊道“援军至矣!”一面把石头、箭矢、滚水倾倒在赵军头上,把那些好不容易爬上城来的赵军挑下城去。</p>
秦军的呼喊也震撼了赵军士兵,他们下意识地停止了进攻,全都退出箭矢的射程之外。不久,就听到赵军那边的钟声。赵军终于收军了。赵军在盾牌的掩护下,冲到城边,将伤员和死者全部拖走。公乘由于士兵已经力尽,没有开城出击。听任赵军从容退去。</p>
增援而来的秦军与城内的守军会师。援军也是一名公乘,他的部队奉命接替守城。城外的士兵一队队开进城来,一一接替了城内的秦军位置。城内的公乘向新来的公乘介绍了刚才赵军进攻的情况;自己撤出城后,还很贴心地帮着把扔下来的石头全都搬上城去,捡拾完城外的箭矢,才整队离开。</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