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就在皮氏的对岸,是从上郡到咸阳的必经之路。郑安平出面,向皮氏借了粮,约定上郡的人到达龙门后,即过河到皮氏就食,给粮三天。衔接工作由解盐先生负责完成,他都曾和这一百人交往过,相互认识。五旺先行回咸阳,安排接待工作。
距离最近的第一个家庭率先过了河,在皮氏城外的驿站,领到一石粮食。得到张禄的嘱咐,解盐先生和五旺特别道提醒道,刚饿狠了的,千万不能吃饱,只给每人喝了一小碗稀粥。第二天起身,还是一小碗稀粥。五旺还道,在去咸阳的道上,就是这一石粟,而从皮氏到咸阳大约需要十日,必须十分节省才能到。一小碗稀粥给大家带去了希望,支撑着众人前进。从蒲坂渡河进入渭水后,一家人佣了船,到达废丘。五旺领着叶县的五名亲卫前来迎接。
郑安平、陈四、芒未晋爵的文书早已下达到废丘,废丘乡啬夫和槐里啬夫是陈四和芒未的娘家人,得信十分高兴。五旺回来后,告诉他们陈四和芒未已经当上县令和县丞,暂时回不来,但他们所复的亲营要过来住。两人遂自作主张,把郑安平和陈四的家宅加以扩大,供这些亲营临时居住。五旺做主,把三人增加的份田者划在沣水东岸的荒地上,五旺心想,有一百人耕种,还要熟田干什么?这在乡里啬夫看来,显然是在为未来独立建邑做准备。
第一家到达后,郑安平家宅的扩建还没有完成,这家就临时居住在陈四的家中。陈四和芒未的妻子在丈夫走后,已经回娘家暂住,陈四和芒未还专门为此送了妻家各十五石粟。现在这两家依然空无一人,平时就由乡里帮着照看一下。
五旺将那家亲卫迎入陈四家中,粮食则从郑安平家搬过来五石,说明是一个月的口粮。这家人虽然沿途只靠一石粟支撑过来,到底腹内有了食,比在上郡时只能吃树皮要好得多。现在见一五石粮,小孩的眼里有了光,女人们则呜呜咽咽地抽泣起来。休息一夜后,这名亲卫就和叶县的那五人以及五旺一起,前往沣东荒地去开荒了。
公大夫是第七级,可以拥有九百亩地;官大夫是第六级,可以拥有七百亩地;不更是第四级,可以拥有四百亩地。三家联合,一共有二千亩,但其中有五百亩是熟田,不用自己耕种。开始七个人耕种一千五百亩地还有些吃力,随着亲卫的逐渐到来,农活变得越来越轻松,大家甚至有余力在沣东搭建起房舍来。
最终来到咸阳的只有八十三人,其余十七人因为家饿死,自己也自杀了!这八十三人中,也有不少家庭饿死了一半以上,有些家里只剩下一两口人。上郡人口大减,但由于有移民的由头,人口减少的原因被含糊过去,上郡守依然得到”平“的考语,虽然免去郡守职务,但却出任了太子太保,名义上还升了官。但秦王和穰侯都知道上郡的严峻形势,把杀神白起派到上郡来,希望他能如同在战场上一样,将上郡的形势转危为安。
自从郑安平上计时拜访了黄歇后,为质于魏的秦太子处境就变得不好了。他居住的馆驿外面被加派了岗哨,夜间加强了巡逻。坊间谣传,太子即将归国。
秦太子从这些迹象上判断,秦可能要对魏采取军事行动,但由于没有人向他通报,他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他没有得到撤离的指示,每天都派出自己的随从到大梁周围,收集各种消息,分析判断形势。不过,随从们也报告说,近来和他们接触的人明显提高了警觉,开始有意识地回避他们。这越发坚定了太子的判断,秦将对魏采取行动。
从商旅的口中,太子已经了解到河东已经设郡,郡守就是客卿张禄。近一年来,河东增加了人口,修筑了道路,开垦了荒地,有了很大起色。但安邑的情况太子在咸阳时不是没有了解,那是一个经营十分困难的地域,长期受晋文化的影响,视秦为蛮夷,不自觉地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安邑虽然被魏王献给了秦王,但治理起来十分困难,在太子看来,与其说是疆域,不如说是累赘,每年为了维持安邑的稳定,要花费无数的心血。现在秦将安邑五县和西河、北河四县并为一郡,设守管理,不失为一策,但如果说一年时间就能将安邑起死回生,还要威胁魏国,太子自己也觉得不可能。
如果不是安邑,会是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