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2章(2 / 2)

陆凡说道:“近几年,各级各部门暴露出编外人员进出随意、素质参差不齐、管理使用不当、财政负担加重、遗留难题多等突出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到了不得不处理境地。</p>

部分地区和部门,在人员审核、聘用上随意性很大,这也导致了不少人借着‘关系’成功招聘。进入单位后靠着关系,很多人不愿意踏实工作,不仅浪费了人员名额,还额外增加了一笔支出。</p>

导致工作堆积、完不成后不得不再进行临时人员招聘,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使得编外人员总量超额,增加政府的行政支出。</p>

而且,同样在单位,编外人员和在编人员做着相通的工作,甚至做的更多更好,但所得的薪酬却比在编人员少的多,同工不同酬,造成不少编外人员心里失衡,索性逐渐‘摆烂’,无心于工作,这也是一大怪象。</p>

反观编制内人员,享受着待遇,却没有发挥岗位价值,甚至提前开启养老模式,导致工作推诿扯皮、敷衍塞责。</p>

我举个例子:省里发个文件、布置某项工作,市上转给县里,县里转给乡镇,乡镇书记批给分管副职,副职在把‘活’给干部派下去,干部把活交给临聘人员,到最后,无论多重要的工作,责任人成了临聘人员,这样的事每天都在上演,简直荒唐至极!干部干不了工作吗?如果真干不了,那要他们干啥?</p>

开展清退工作,就是为了规范用人行为、清退冗余人员,减少工作中的组织风险和管理隐患,让编内人员职责回归,避免‘编内清闲、编外忙碌’情况的出现。”</p>

www.mbeoge.cc。m.mbeoge.c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