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知道,周文决定涉足长江的航运业务可不是临时起意。
早在他带领佣兵团在山西站稳了脚跟后,周文就有在长城抗战之后到上海发展的意向。
他知道长城抗战结束到面抗战爆发的中间间隔时间长达四年。他要考虑在这段时间里,佣兵团有什么事可干的问题。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佣兵团由于财力和平衡各方关系的考虑,已经不可能再扩大规模了。
别的不说,如果你一下子弄个万把人的部队出来,而且还都是如一团那样强悍的精锐部队,不要说校长,就是那位看似跟周文亲热如一家人的阎大帅怕也就坐不住了。
开玩笑,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何况睡的还是头老虎。
你没见当年的尚正将军的32军就是因为实力扩张太快,让阎大帅感觉到了潜在威胁,这才被这位山西王用各种手段挤走的吗?
现在周文的部队虽然强悍无比,但是人数也就那些人,总不可能就凭着这千来号人就能一路打到太原把阎大帅赶下台去吧?
人数少,就说明你没有大的政治野心。但部队的战斗力异常强悍,又让想吞并这股势力的大佬们有些顾忌,怕周文来个玉石俱焚。
特别是通过淞沪抗战和长城抗战的表现,佣兵团展现出来的那些强大又出其不意的打击手段,甚至是万军丛中取敌人上将首级的能力,证明了佣兵团确实是有跟一方大佬玉石俱焚的实力。
结果这才有了周文实际上是将离石县完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而阎大帅也睁只眼闭只眼的局面。
反正山西有上百个县,老汉给你一个也能显示本大帅有容人之量、识人之明不是?
这也才有了校长能够容忍周文压得孔大先生低头后还要极尽手段来笼络的情况。
这就是周文一直以来追求和创造的局面,一种双方都有所顾忌,都不愿意触碰对方红线的平衡局面。
虽然是穿越客,但周文从来就没有自大到将抗战重任一肩挑的狂妄想法。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能力和诉求,无非就是改变一些局部战役的结果,多杀些小鬼子而已。
要想达到最大的效果,就需要借助国家整体的抗日力量。
同时周文也愿意力所能及地去帮助这些力量。
所以他一直通过自己的战绩和战例,去影响和说服包括校长和阎大帅在内的大佬们,争取尽量避免他们在战争中犯的那些错误。哪怕只是改变了一小部分,对于整个抗战大局来说都是不容小觑的助益。
要知道,就在战争初期的太原会战和淞沪会战两个战役中,这两位大佬的错误指挥就将当时晋军和中央军中最精锐的部队几乎消耗殆尽。
如果这些精锐能够保留一部分下来,接下来的太原保卫战和南京保卫战就不会打得那么仓促和憋屈,甚至有些窝囊。
原来的历史上,太原这座易守难攻的坚城只守了仅仅5天就告破。而作为民国首都的金陵城,也只守了不到2个星期,这还算上了日军攻占金陵城外围的时间。实际上日军攻城的时间也只是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