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购买罐头设备(2 / 2)

而市建设局也在给河湾大队修柏油马路,电业局在竖电线杆通电,一切有条不紊……</p>

……</p>

第二天又是大会,分组讨论,晚上依旧有活动……</p>

接下来的几天,还有专场会议,另外开辟会场的,比如《人民文学》“短篇小说座谈会”,就是在虎坊路附近的远东饭店开幕。</p>

会上有很多理论化的讨论。</p>

比如茹志鹃(王安忆老师的母亲)在发言中谈到“三突出”“三陪衬”是不能要了。</p>

正面人物还是要写的,但是否应把正面人物写成成长中的人物?在不损害人物品质的前提下,也可以写英雄人物的缺点?</p>

林正军基本没怎么发言。</p>

因为这些文学观念对他来说太幼稚了。</p>

人物成长在编剧理论里叫“人物弧光”;</p>

有缺点的英雄,又叫“反英雄”,与传统英雄相对。</p>

后世的《亮剑》完全就是通俗小说。</p>

但李云龙,其实都有着明显的缺点,人物塑造相当立体,达到现如今的作家们想要实验和追求的境界!</p>

他不想用嘴巴科普,想拿作品说话,就在下面偷摸写新小说,不懂的地方,当即找到那些戏曲家询问,创作还算顺利。</p>

直到第四天,林正军才喘了口气,这天会议只有半天,下午和晚上可以自由活动。</p>

中午,林正军回到京西宾馆给宋芝兰打个电话,去罐头厂去看看罐头设备。</p>

宋芝兰满口答应,说马上过来接林正军。</p>

……</p>

午后,东城区安乐林路,北冰洋食品厂。</p>

一辆伏尔加小轿车缓缓在门口停下。</p>

林正军看着厂区大门,眼神也是略感诧异。</p>

他也没想到,宋芝兰给他联系设备的厂家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北冰洋。</p>

你就说“北冰洋”吧,这厂可有名啊。</p>

这厂子诞生于1950年,当时,是一家并不起眼的小工厂叫做新建制冰厂。</p>

它的前身甚至能上溯到民国时期的北平制冰厂。</p>

1951年,周先生亲自帮忙牵线搭桥联系香港的屈臣氏北上,帮助他们提升产能,加快生产线建设。</p>

厂里开始生产汽水,还找人设计了北极熊Logo和商标,这款明星产品就算正式走上历史舞台了。</p>

很快,北冰洋汽水就成了城家喻户晓的饮料,还被指定为人民大会堂的国宴饮品,堪称最高级别的认可了。</p>

随后不断开辟新的生产线,几乎垄断着整个京城冷饮、果酱、罐头和人造冰的供应。</p>

尤其是汽水,属于当时燕京政府指定性计划产品。</p>

不含任何添加剂,是纯粹的橘子酱和橘子油制造,价格还非常实惠。</p>

轻工局给定好的出厂价是0.119元一瓶,零售价也定死了0.15一瓶。所以长期以来,燕京人在冷饮上就只认“北冰洋”。</p>

其他的汽水公司,就别想在京城这地界,赚着老百姓的钱。</p>

北冰洋厂子的效益也特别好,职工的待遇和福利也就跟得上,远超其他国企。</p>

特别是今年,厂里还靠自有资金盖起三栋新宿舍楼,来解决职工住房问题,打骨子里就透着财大气粗。</p>

(/83809/83809474/16350653.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