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堂开店做生意,门路自是人来人往又杂又广。</p>
但大魏并不兴易学,前朝便不兴,今朝则可以说是没落了,也不知其因,反正现今整个京城能找出对易学极感兴趣极通者,或极厌极恶易学者,左右也不过他们十二个人。</p>
公候豪门中更是从不兴易学,但说不兴吧,大魏还是有钦天监的。</p>
凡是国之大事喜事,皇帝都得找钦天监卜个卦算下日子什么的。</p>
除此,余者皆不过半桶水,纯属看着顺眼,可有可无,并不执着。</p>
故蔡老板的易学堂虽说是三代传下来的老店了,但其实生意也就一般,勉强维以生计,这还是三代积累下来的老客源撑着。</p>
要是哪一日老客源也没了,蔡老板想着这店也该关了。</p>
为此,蔡老板也想过法子。</p>
还别说,功夫不负有心人,蔡老板道:</p>
“当时我折腾过不少法子,说起来也都是平常的法子,像打折啊,像买一送一啊等等,都是市肆上面商家店家常使的伎俩!”</p>
平常的伎俩使了几日,生意没什么起色,反倒因着促销赚得更少了,日暮关门,突然就来了一个人。</p>
朱怀古问:“谁?”</p>
蔡老板摇头:“不知道!”</p>
当时易学堂已经关门关了大半,伙计都快收拾妥当要下工归家了,没想关最后一道门板的时候,突然来个人拍门,也不是那种大力不停地直拍门,是那种曲起手指轻扣门板的声音。</p>
声音不大,且只三下。</p>
但伙计是看顾店面的伙计,耳聪目明自是不必说,这细微的声音伙计立刻就听到了,还没开门呢,就见一只手伸进门板缝里,将一张宣纸递给伙计,然后一声不响地走了。</p>
伙计从听到扣门板声到接过宣纸及出门去看是谁过程的时间,前后不过几息,快得让伙计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p>
王小哥也是急声问:“就连个背影都没看到?”</p>
这问题蔡老板也问过他的伙计:“背影看是看到了,可当时虽说已是日落西山,街上的行人却也不只一人,来来往往的当时便有四五人,有的往左,有的往右,我那伙计又不确定人是往哪边来再往哪边去的,如何辨得?再是晓得往哪边的,同一边的都有两三人,如何晓得到底是其中的哪一个?”</p>
此话一落,朱怀古安静了,倒是余下十人皆像王小哥一般,开始七嘴八舌地问起蔡老板来,问那张宣纸又到底是怎么回事儿。</p>
蔡老板道:“也没写什么,只写了一行字,说‘慧眼者识珠,何必去拉拢那等混珠的鱼目’!”</p>
朱怀古反应过来:“这是劝蔡老板不要再做拉客宣传的促销买卖。”</p>
“做了几日,我原也生了这个意思。”蔡老板道,“当时看到纸上这么一行字,略领其中之意,竟是与我不谋而合!”</p>
朱怀古问:“此人会不会是易学堂里的熟客?”</p>
蔡老板不确定:“虽说我易学堂生意一直不愠不火,都维持生计却是没问题,老顾客不少,实在想不出其中有谁会做出这种藏头藏尾的事来!”</p>
可不就是藏头还不露尾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