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武庙都有他(2 / 2)

公元278年春季,一直筹划吞并吴国的荆州前线主帅羊祜突然病重,临终前,羊祜向司马炎举荐杜预接替其职。受命之后,杜预前往荆州,积极进行军事部署,并决定先行拿下吴国的西大门一一西陵。

其时西陵的守将张政,虽然不及逝于公元274年的名将陆抗,但军事才能同样不可小觑。为了除去张政,杜预实施一条借刀杀人之计,他从军中选出一批精壮将士,突袭张政并致其吃亏。张政惧怕孙皓问罪,没有如实报告此次遭败情况。杜预深知孙皓生性多疑,就让那些俘虏返回吴国,到处传讲张政被袭之事。孙皓大怒,召回张政,任命武昌监刘宪接替张政。大战前夕易帅,吴国军心动荡,由此先输一着。

但就在杜预准备对吴国发动总攻之时,驻守扬州的晋军主帅王浑,声称吴国已经动员倾国之兵,准备攻打晋国。这一消息,促使反对伐吴的官员贾充、荀勖等人频繁上书劝谏。司马炎不得已,便令暂停灭吴计划。

杜预得知司马炎变卦,非常着急。他连续三次上书司马炎,坚持伐吴之战不可拖延。第三次上书时,凑巧大臣张华正陪司马炎下棋。张华看罢杜预之信后,立即停止下棋,恳求司马炎采纳杜预建议。这次司马炎终于下了决心,命令杜预迅速发兵南征。

二十多万晋军,兵分六路,水陆齐进。虽然此战杜预不是主帅,只为西线指挥,但整个灭吴之役的走向,一如杜预所预判的那般发展,充分体现了他的卓越军事才能。

西晋灭吴,结束了汉末三国以来山河分裂割据状态,促使中国重归一统。杜预因功进封当阳县侯,增加食邑至九千六百户,其子杜耽也受封为亭侯,食邑千户。

杜预受赏后,返回襄阳继续领军。期间多次反对"天下安定就要废弃军备"的观点,认为"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他在提醒军队将士们将防御重点转至对付当地少数民族方面的同时,多次上书请求退职,让年轻将帅领衔,但不被朝廷允许。

公元285年,杜预被征调中央任司隶校尉,加位特进。不料在赴任途中逝世邓县,终年六十三岁。追赠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成"。

公元647年,唐太宗诏令历代先贤先儒二十二人配享孔子,内中包括杜预。公元782年,唐德宗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设庙享奠,杜预在列。宋朝仿唐设庙,故杜预成为明朝之前唯一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的历史人物。

杜预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杜甫是他的第十三代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