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卅七章 新罗(二)(1 / 2)

篡唐 庚新 1967 字 3个月前

前往新罗的路途,远非郑言庆想象的那么简单。</p>

高句丽人的注意力,虽然有大半放在了辽东和平壤周遭,并不代表会对新罗没有半点防备。</p>

相反,当隋军渡海之后,高句丽人在通往新罗和百济的途中,投入了十个军镇的兵力。</p>

高句丽人的军镇,建制类似于府兵。</p>

一个军镇,相当于一个军府的兵力,有八百到一千人的编制不等。整个高句丽,有差不多近二百个军镇,将近二十万人马。辽东方面,占用了一百多个军镇的兵力。而平壤地区,也驻扎有百余军镇的兵力。所以投注十个军镇在通往新罗和百济的路上,已经超出了高句丽人的承受范围。</p>

不过,从另一方面而言,这也证明了高句丽人对新罗百济的轻视。</p>

在高句丽人的眼中,一万兵马,虽然未必能踏平新罗和百济,但阻挡却绰绰有余。反正南水方面还屯扎有四五十个军镇,一俟新罗和百济有异动,高句丽可以迅速调集兵马反扑……</p>

所以,通往新罗的路途上,兵马虽然不多,但关卡却不少。</p>

一路下来,每隔四五个时辰,就会有高句丽人的巡逻队在官路上疾驰而过。一俟发现敌踪,会立刻以鸣镝烽火传递,周遭军镇,则会立刻救援。以至于郑言庆等人自出了大城山以后,不得不昼伏夜出,以避过高句丽人的巡逻队。可这样一来,行进的速度也随之降低。</p>

时值夏季,白昼较长。</p>

行军的时间原本就不算太多,而郑言庆一行人,步军的数量又远超过骑军人数,行进速度缓慢。为躲避巡逻队,使得郑言庆等人的速度更加缓慢,三四天的时间,行进不超过百里。</p>

郑言庆有些烦躁了!</p>

祸不单行,当他速度无法提升的时候,还出现了粮草的匮乏。</p>

原本就是一群溃兵,随身没有携带多少粮草。如今行军又慢,还要提心吊胆,士气也就变得越发低落。</p>

一百五十八个人,在出大城山不到三天的时间里,就溜走了二十三人。</p>

好在,骑军的状况还算好,没有出现太大的波动。可郑言庆也不得不暂时停下,与众人商讨。</p>

“再这样下去,只怕不等我们抵达新罗,人就要跑光了!”</p>

不仅仅是郑言庆感到不安,谢科郑宏毅还有窦孝文三个人,也觉察到情况有些糟糕。</p>

窦孝文羞愧道:“我麾下逃走了十六个人,全都是自淮南而来的水手。”</p>

谢科也说:“我手下走了七个人,有三名弩手,四名排镩手……言庆,咱们若不想办法,这问题会越来越严重。”</p>

“是啊,咱们的粮食也快告罄了。”</p>

由于身上有伤,郑宏毅暂时充当起了保管辎重粮草的责任。他和沈光一正一副,手下有十名弩手。</p>

郑言庆也觉得头疼,这样的问题,的确是要尽快解决。</p>

“要不,咱们打一仗?”</p>

言庆这两日,一直在思索如何提高士气的方法。只是他的这个主意刚一出口,立刻引起了谢科三人的惶恐。</p>

“这种情况,咱们怎么打?”</p>

“打他们的军寨!”</p>

郑言庆摊开地图,“从这里一路到新罗,共有六个军镇,合计一百一十六个军寨。按照高句丽人的兵制,一寨有三十到五十人不等。这些军寨,分布甚广。有的与军镇相连,有的则与军镇相隔较远。军寨之中,有充足的粮草,说不定还会有军马储备。咱们集合现有兵力,只要消灭两三个军寨,士气自然就会提高起来。同时,我们还能获得粮草和各种辎重。”</p>

说着,他看了一眼远处,一个个垂头丧气,好像失了魂魄的军卒。</p>

“兄弟们现在需要的就是几次胜利。哪怕是最微小的胜利,对士气而言,也是极大的鼓励。</p>

如果能获取足够的军马,咱们的行军速度,也能随之加快。这叫做以战养战,大家以为如何?”</p>

以战养战?</p>

谢科等人顿时来了精神。</p>

郑宏毅想了想,“有两个问题,如何知道这些军寨的情况?如果我们连续出击,势必会引发起高句丽人的报复。到时候,我们将面临重重围堵,只怕同样是难以平安抵达新罗吧。”</p>

“这有何难?”</p>

言庆笑道:“军寨里的情况,咱们可以通过俘虏高句丽人来解决,有沈光在,这绝非难事。”</p>

沈光笑着点点头,继续低头,擦拭长刀。</p>

“至于第二个问题嘛……”</p>

言庆思索片刻,“我有十六字战法,但不知是否可行。”</p>

谢科道:“愿闻是哪十六字?”</p>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p>

郑言庆虽然学过兵法,然则并不精纯。不过在如今这样的状况下,后世太祖公的游击战术,倒是极为适合。虽然没有群众基础,但高句丽人也远没有后世鬼子的强大。所以细想起来,这游击战术,似乎也是目前最适合的战术。谢科口中轻轻念叨,片刻后露出灿烂笑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