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行晋看着赵钰崔和郑吉昌,“你们呢!打算去哪儿读书?”</p>
“县学的条件也不差,里头也有好几个举人,不用交束脩更适合我。”赵钰崔回道。</p>
郑吉昌沉默了片刻,“我也打算先留在县学求学一段时间。”</p>
顾行晋对于他们的决定并不觉得意外,“县学也挺好的,离家近。要不是拜师了,我都想在县学求学,这样还能照顾到家人。”</p>
赵钰崔见他脸上的不舍,知道他担心家里,便承诺道:“表弟,你放心去府学求学。至于姑姑那有我呢,到时我会定时上门探望的。如果遇上什么事,也会尽快找人通知你的。”</p>
“多谢大表哥!”顾行晋感激道谢。</p>
“都是自家亲戚,不用这么客气!何况,之前是我们一直承受你家的恩惠。”与顾家给的帮助,赵钰崔觉得这些只是小事一桩。</p>
……</p>
此时,京城。</p>
几经斟酌后,鲁逸夫与宁敏溪商讨一番,最后还是将顾行晋那篇关于赋税与桑农的文章,整理成折子汇报到京城,落在皇帝的御案之上。</p>
当然宁敏溪在折子里,也没有将功劳据为己有。</p>
宣德帝看了一堆朝臣歌功颂德的折子后,有些烦闷的喝了一口茶。</p>
“各地可有折子来?”</p>
一旁伺候的太监总管,李德海,忙小声道:“陛下,十五省的知府都写了折子!”</p>
“你把各地的折子拿来!”</p>
皇帝一发话,李德海就赶紧让小太监去取来各地方折子,放在御案上。</p>
“陛下,这些就是了!”</p>
宣德皇帝看了下那浅浅的的十几份,拿起一本看了起来。</p>
连着批复了几份折子才停下笔,直到看到一册折子里头的内容,手中的朱笔才停了下来。</p>
宣德皇帝把顾行晋的文章看完,只觉不可思议。</p>
才十岁的少年,竟然如此的心思缜密,实在是太妖孽了!</p>
按照这上头的内容仔细实施的话,还不用给百姓加赋,就能替国库增收,同时还能让百姓感恩戴德。</p>
“李德海,召户部尚书,工部尚书进宫。”宣德皇帝沉吟了一下命令道。</p>
“是,陛下。”李德海赶紧让小太监们去请人。</p>
没多久,两位大人就到了御书房。</p>
“参见陛下!”</p>
“爱卿平身!”</p>
“朕这里有份挺有意思的折子,你们瞧瞧。”</p>
李德海在皇帝的示意下,将那份折子交给二位大人。</p>
两位大人也有些好奇,到底是什么折子,让陛下一下子召见他们二人。</p>
“你们看完后,和朕说说。”</p>
“是,陛下!”</p>
两位大人闻言,对视一眼看起了折子……</p>
(/54922/54922002/2929997.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