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 还没开打,战利品已经到手了(1 / 2)

海战,与陆地战斗,显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

在陆地上可以玩诈术,设埋伏,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这取决于战术。而在海面上,战斗的胜负似乎只取决于两个问题——你的船只性能和耐久性如何,以及你有多少门炮管足够粗壮的火炮。<aan是当今时代吨位最大,设计最先进的大海船——幸好,它毕竟只是在十七世纪最先进。而且,从后世年仿制的那艘哥德堡号上,庞雨等人可以比较精确的推算出这类eastaan号帆船数据。

其中最为至关重要的一项数据是速度——哥德堡号的平均速度是五六节(9至千米/小时),最高速度可以达到八节,但那是开动了两台一千一百马力沃尔沃发动机的效果,相信本时代的正版eastaan船肯定没这本事。

相比之下琼海号的标准经济航速是十五节,眼下事情紧急,黄晓东不再顾忌节约油料,发动机功率全开直接跑出了二十节的高速度,还没到后半夜就已经返回到红牌港,与武装部队主力会合——而这时候那三艘荷兰船还在海上漂着呢,等它们追到这里,至少要到明天上午了。

另一项重要数据则是火炮数量,这个无法通过哥德堡号取得参照,那上面只安装了门礼炮。好在这个穿越团体中有两样现代产品绝对多得过剩——手机和数码相机。

“你们拍照了么?”

上船之后庞雨第一句话就是问王若彬要照片。王若彬本来没有照相机,他当初是作为在押犯上船的,全部家当除了内衣裤就是一副钢手镯,不过后来在分配那些失踪旅客“遗产”的时候他额外得到一台照相机,算前段时间辛勤工作的奖励。

作为一个模型爱好者,王若彬当然拍了一大堆照片下来,只是因为他的傻瓜照相档次不高。拍不了太远的景物。船上晃动又厉害,照片显得相当模糊,大部分只能隐约分辨出一个轮廓。

确实都是些西洋船。船头低矮而尾楼高大。巨大的船首帆和横帆,再加上两侧船舷上好几排的炮窗,清楚表明这些船只绝非善类。

“每艘船上有多少炮,能通过照片数出来么?”

唐健最关心这个。如果光是在数码相机地小屏幕里面数炮窗,这将是一项非常艰难地工作。好在穿越者手里有万能的金手指大杀器——手提电脑。把图像输入电脑,用phtoshp等软件处理一下,原本模糊不清的照片马上清晰了不少,再放大,一切就尽在掌握了。“嘿嘿。现在我能体会美国人拥有间谍卫星和全球鹰之后地感觉了——高科技啊。”

独立完成了以上工作地凌宁恬不知耻自吹自擂道,不过在被庞雨揭穿这些操作都是从老婆卓瑗那里学来之后,凌宁马上闭嘴了。

一行人在船上的小餐厅里召开这次紧急会议,负责机器的肖郎同学甚至去把那台投影仪给搬了来,把电脑图像直接投射到大银幕上,这样所有人都能很从容的参与讨论。

“数数清楚。一定要弄清楚荷兰人的武装程度,越仔细越好!”

唐健立即忙着督促大伙儿数炮眼,并很快在这方面和某个自认专家的宅男发生了冲突:

“我说了很多次了——easdiaan是大型武装商船,不是专业战舰!史上最强的eastdiaan也只有56门炮,还是世纪末英国海军购买以后自己武装的。所以,你数出来的这些洞口很多只可能是侧舷窗,而不会是炮窗!”

王若彬地宅男之魂熊熊燃烧。让他居然敢跟先前押送自己的武警队长当面争吵。不过当他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之后,马上就萎掉了。

“……不争了。你说啥就是啥,料敌从宽吧。”——

最后大家统一意见:预估eastnaan上面的大炮在门左右,fe船每艘火炮算它,总共加起来有门大炮。不过考虑到这些船炮不可能同时朝一个方向射击,去掉一半,按门火炮计算。

:,这似乎是一个挺让人绝望的数字,但考虑到双方座船和武器在技术上存在有至少两百年的时代差,对于刚刚用一百多人干翻四千明军的穿越众们来说,这点数量差距就算不上什么了。

凌宁对大航海时代确实比较熟悉,也体现在对火炮性能地估计上:

“我记得在这个时代,除了船首长炮外,大部分海战火炮的射程通常是码,也就是米左右,实战中甚至有接近到米开火的例子。”